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晴空开裂 第三卷 时空盘旋 第381章 借来一支水炮

作者:过境秋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19-01-30 00:47:05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从有风的地方开始的文娱 书籍1369971 我的绝色女领班 离婚后,女总裁追悔莫及 穿进恐怖片?但我是死神 红唇难咬 毒宠医妃太撩人,王爷他又吃醋了 开局举报异端,首领竟是我自己 

    由于队伍正行进在一段地面坚实的缓坡上,路面与野地也没什么区别,年轻人们就纵车快走,从旁边抄了过去,一路仔细寻找那位老者的身影。

    令人失望的是,一遍看过,却没发现此人。

    他的相貌,那次在火光下,他们几人都看得清清楚楚,是个瘦脸鹰鼻、眼睛很大的干老头,声音清亮,动作斯文,个子也不矮,足有一米七五。

    可是现在他不在队伍里。

    “喂,那个老头哪里去了?”白思孟叫住一个跑路的人问,“就是那个……”他把老者的相貌特征说了一遍。

    那小伙子一听,一笑说:“小官人问他呀!他先走一步,去西海了。”

    “他怎么先去了呢?不管你们了?”

    小伙子嘴一咧,道:“怎么不管?我们三百八十多人说话间就要到了,到了在哪里住?哪里吃?去哪里做工?不都要先安排么?他就是先去安排的!”

    “那你们到哪里做工呢?是船厂还是青铜山?”

    小伙子惊讶地反问:“青铜山?那是什么地方?”

    白思孟道:“你不知道?不就是那出金子的地方!有人管那儿叫金田。”

    小伙子一脸茫然,摇摇头又再摇头。

    白思孟有些遗憾。金田出金子的消息,明明最先从你们这一群里传出来,被店老板听去的,你一个内部人怎么不知道?正要另找一个问,想想又算了。可能只是个别人瞎传,未必是真的吧。

    仙人老者不在,就没什么跟踪头了,他们一路飞奔,五六天就走完了千里程途,接近西海岸了。

    离海岸还有一百多里,便见山上河里,到处是砍伐下来的粗大原木,顺坡顺水,不停地往海岸线的方向漂移。

    许多地方,原来森林密布,现在却仅存树桩,生生被剃成了濯濯童山。这造船的需要,真是大得超出了他们最大胆的想象。

    “那几个船厂的人加一起,起码也得有五六万吧?”小蒋猜想,“这么源源不断地把人和木头送进去,一年要造多少船呀?得要多大的地方才容纳得下?”

    万时明一笑,道:“五六万?三个厂,一个厂两万?即使有这么多人,也没有这个组织能力!你当现在就能造航空母舰呀!屈指一算,真正造船体的绝不会超过一万,很可能只有几千。

    “现在这种技术,一个船厂能有一千人就了不起了!大部分来人我估计呀,还是锯木板、做油漆、打铁烧炉,搓绳搓索,织布造帆……每个专业厂只做一行,互相配合,人就很不少了。这就叫社会分工!”

    小蒋一笑,说:“我就笼统地这么一说,你就认真了!”

    朱品声说:“老万说得对。我老爸那船就是这样,除了终生包修的,有个什么事,都是找船厂的少,叫配套厂家来解决的多。直截了当!

    马车飞驰,沿路各种规模不一的专业作坊真的逐渐增多,人烟也稠密起来,饭馆、酒店、车行、马行一座挨一座,税卡子也横在路面上了。

    再走了一个时辰,就到了此行的终点——桃浦。这是西海岸上最大的港口,比规模仅次于它的东陂——在京西南路的末端——几乎大了一倍。两地相距也有三百多里。

    站在海边高岸上看,这是一个口小肚大又深又阔的大海湾,两道颇高的山脊形长岬从两边合抱过去,把一汪深水拢在怀里,尖端几乎相接,只留有一道二百米宽的口子供航船进出。

    粗略估计:湾内水面足有一百五十公顷,航船来去,水面上的帆影如同张翅的白鸽,成群结队。沙滩边帆樯林立,人流如蚁。

    特别显眼的是那巨大的棚户聚居区。从海边到坡顶,一个巨大的盆形地面上密密麻麻布满简易房舍,就像礁石上厚厚的一层牡蛎壳,颜色也类似,都是灰黑的——就是柴草烧成的屋瓦的颜色。

    这里的海岸线利用得极其彻底。

    一小半湾岸被辟作码头,就是那种简陋的条石临水砌成的石台,宽大坚实,竖着缆柱,堆着跳板。石台边镶有结实的木头护帮,以保护靠泊的船只。

    岸坡上还建有坡道,设置了大小数十部畜力绞车,帮助拖货上坡。

    另一大半岸线却杂乱得多,挤满了滑道、船坞、小港和各类不同用途的小建筑,分布着三五个规模很大的船体工坊。

    从岸坡上望下去,那里同时在建造的船舶至少有二十条,船体大小不一,最大的只怕能装几百人。好多人力畜力车辆正一刻不停地把厚厚的大木板和长方木送到那边去。

    因此之故,空气中除了海水的咸腥,还充斥着木料的清香、沥青的臭味和松香、桐油、生漆、绳索、石灰、铁器等各种不同的气息。

    再回看码头那边,各地各国商船带来的货物堆满空地。品种和包装更是五花八门,气味也就更加复杂多变了。

    在高处看了一回,打发走车辆,他们就下去找去往北疆的船舶。

    最省事的办法当然是先找管可风,找他说过的那艘“驴肉火烧”(闾右霍家)。但这船原来就说它是停泊在东陂,不在桃浦这边,这就没什么希望了。

    港湾地域宽广,不可能走遍码头,一只只去问情况。就是问得到,人人都想揽生意,还会见人问就说真话吗?

    最稳妥的办法自然是找运输公司或者船舶公会这样的地方。这种专门的业务组织集中了各方信息,凡百事宜,一问便知。

    但遗憾的是,问了一下,这样的组织于今在这里还没公然成形。只有几家大船行,依据合同关系,各自掌握了一批船舶,却分布在不同地段的宅院里,门牌也不写清楚,外行人根本问不到地方。

    瞎碰了一大圈,最后终于被他们找到了诀窍,那就是去问海关衙门。

    原来,因为贸易兴盛的缘故,新夏国早就在这里成立了专门抽取海关税的桃浦税衙,年入颇丰,而且年年增加,税吏也因此就逐渐成为此地最威风的人物,简直可说是无人不敬,无所不能。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