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醉唐风 正文 第三十九章 本子

作者:与小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5-10-30 02:10:54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汉末三十年 和离当天,冷酷暴君宠我入怀 我在亮剑杀敌爆装备 曹操跟我打天下 长路漫漫与君相惜 夺凤谋 大明杀神 穿越三国以后 

    第三十九章 本子</br>    聪明人很容易将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本来只是学子间学问的探讨,却被李泰弄得尴尬无比。叶明彰虽没说什么,可也能让人看出他心里很是不悦。

    李承乾看了看一旁肥嘟嘟的李泰,见其仍是一脸的忿怒和不解,不由得摇了摇头。自己这个弟弟深的皇家宠爱,上到李渊下到自己,可说得上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着。刚刚会走就被李渊封了王,去岁李二分封诸王,李泰更是得了二十余州,冠绝诸王,要知道与其一同分封的李恪也不过数州而已。

    若说李二这是溺爱,却比不得长孙和李渊。李渊是从李泰刚刚会走就开始宠,长孙更是从襁褓里便满是溺爱。聪明的孩子总是讨大人喜欢,这句话是一点也不假。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李泰虽是年幼,却不顽劣,反而好文诗书,最爱章草,单论才气称得上同辈第一。别看李承乾痴长几岁,单论学问还要差上许多。

    好学,肯求学,往往还能举一反三,说是文思敏捷出口成章也不为过。只是书读的多了,性子上便与常人有异,除了一干兄弟外,李泰接触的都是些老夫子,开口便是之乎者也的,对人情世故实在疏忽。李承乾虽是刚刚发现李泰和叶明彰之间的小秘密,却也明了了叶明彰为何不喜,偏的顶着“聪慧”帽子的李泰不晓得。

    都说天家无情,李承乾现下却着实做不到这点。这种事情旁人说不得,也只有他能提上一题。当下给李泰夹了一块溜肉段,言道:“青雀,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同明彰探究诗文吗?”

    到底是小孩子心性,见着美食就走不动道儿的主儿,一筷子夹起碗里的肉段,一把塞进嘴里,待咽下去了才回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诗文一道我不如清平侯,自是要请教一番才好。我的性子你是知晓的,若不将这短板补上,连觉也难睡好。”

    李承乾闻言笑了笑,又道:“我自是知晓,只是尚有一事不甚明了。你与明彰探讨诗文,说来倒是你学的更多。明彰曾有一言,我觉得很有道理。‘学无先后,达者为先’,你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此在为兄看来,你却该行师礼才是。怎的方才对明彰那般?”

    “我……”李泰闻言一愣,当即反应了过来。到底是年幼,行事全然随着性子,急切间没转过弯了,但心底还是有些不甘。还未反驳,就听得李承乾接着说道:“明彰乃异人子弟,脾气怪得很,平日里我与他说笑也不以为意。但是青雀,人家毕竟身怀大才,自是有高人子弟的脾气。讲句难听的话,便是我这堂堂太子在他面前也没什么特别的,想要些什么还得看他的心情。”

    “青雀,你是咱兄弟中最聪明的,怎的就没想到这一点呢?咱表兄长孙冲也是这长安有名的青年才俊,在明彰面前也不倨傲。许多事你年纪小不甚明了,别看他如今顶着个清平侯的爵位,实际压根儿就没放在心上,若不是与失散多年的家人团聚,说不得就跑了四处逍遥了。言尽于此,到底该如何你自己决定吧。”

    李泰听了这一席话,心中已有了打算,也不管这一桌子的美食了,同李承乾打了个招呼就跑了出去。李承乾见状不由笑了笑,却也没起身,只是着人跟了上去。李泰如今还住在长孙的立政殿中,想要出宫门很难,车马什么的还是用自己的方便。

    太子的车架有人拦,越王就管不住了,守卫还将马车拦下来检查令牌,还未说话就见到李泰把脑袋从车里面伸出来,当即放行。李泰不以为意,规规矩矩坐在马车中,传得一身越王服,很是华贵。一旁放着一个锦盒,面上雕着寒梅傲雪,很是漂亮。李泰伸手轻轻拍了拍盒子,嘴角不禁露出一丝笑意,却没打开,又将手放了回来,将衣冠整理了一番,极为规整。

    李承乾的马夫之前来过清平侯府,一路上平平稳稳的就到了府门前。李泰从车上下来,手中捧着锦盒,冲跟着一起来的侍卫使了个眼色,那侍卫当即接令快走几步抬手叫门。

    “咣咣咣”三声轻响,不过片刻大门便打了开来,一个小厮伸出脑袋看了一眼,见得李泰身上绣着的四爪龙,当即吓了一跳。也不管门了,高喊着就去通报了。李泰见此不以为然,依旧保持着严谨的姿势,微昂着头,旁若无人。

    没多久,便见一人自门里走了出来。一身青衣,头上只是简单的插了根簪子,端得随意。见得李泰了,却不觉惊奇,只是言道:“越王殿下此番屈尊到臣这小小侯府是为何事?”

    李泰看得叶明彰出来了,当即捧着锦盒作了一揖,言道:“泰先时莽撞,不经然冒犯明彰兄长,却是不该。此番前来一为赔罪,二却是想明彰兄不吝赐教,授我诗文之道。”

    一个站在台阶上背手而立,一个在台阶下长揖不起。叶明彰看出李泰此番的态度有多诚恳,却仍未答应,摇了摇头道:“越王殿下此举却是过了,小臣实在难当。诗词一道非是小臣所长,殿下若要研习不妨向虞世南、李玄道、苏世长几位大人请教,还请回吧。”言毕便转身跨过门槛,身后大门随即关了起来,将李泰生生晾在了外面。第二次当面被拒的李泰神情不免落寞,摆了摆手便上了马车。车夫马鞭一扬,车架便往禁宫驶去。不想大门另一侧的叶明彰嘴角不经意露出一丝怪异的笑容,这就却看不到了。

    说起来,叶明彰此举很是危险。李泰是什么人,那可是李二和长孙最喜欢的儿子,说是得万千宠爱于一身也不为过,这样干脆的拒绝当真是狠狠的落了李泰的面子,后果很是严重。不过叶明彰对此并没有放在心上,无论是李泰的到来还是反应,都在意料之中。况且,自己也不是没有给李泰提醒,说的是隐秘了一些,但既然李泰有聪慧之名,当能察觉,明悟个中原由,到时虽会有些微怒,却也不打紧了。

    李承乾如今的太子之位很是安稳,李泰是受宠,却也正常,小儿子总是会受宠些,放到哪里都是如此,至于李治如今还是个婴孩,话都还不会说,谁也不会想到李承乾和李泰未来会为了皇位大打出手,以至于双双被李二罢黜,被李治这个小家伙摘了果子。叶明彰便是知道这一点,才会如此行事。

    自古以来皇家的皇位之争就满是血雨腥风,安安稳稳传位的很是少见。叶明彰一直以来都很诧异为什么那个位子会引得如此大的纷争,骨肉血亲竟会拔刀相向,不血溅五步便不罢休。人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换句话说不在其位不明其意也是可以的。

    李泰很好学,天资又聪颖,所以很受李二夫妇的喜爱,这点满大唐的人都知道。只是接触几次后,叶明彰发现之后之所以会发生那样的事儿,李二夫妇的态度是一方面,更多的却是底下人的推波助澜,事实上如今李泰就没那个心思,和李承乾哥俩的关系很是融洽,出入东宫和玩儿一样,李承乾也不以为意,太子车驾任由其坐。

    父慈子孝的多好,非要弄得血淋淋的才行?叶明彰小日子过惯了,最不喜麻烦事。只是这回却没办法。李泰这小子实在太执着了,从前学文时若有不明大半夜的便会将人吵起来询问,后来大了些可以出宫了更是会跑到老师家里去,他那好文的名声多半是这么传出来的。可以说,这家伙在学问上就是个犟脾气一根筋,还是个实打实的完美主义者,所有事都要做得完美才好。自从听到了叶明彰最后的那几首诗便记上了心,先是传书相求,再后来便托人询问,下到内侍上到弘文馆国子监的官员,是一个没落下。眼见着叶明彰不理会,便找到了李承乾,如今更是亲自上门求教。

    作为皇家最受宠的皇子,李泰能做到这一点实属难得,若是换了旁人早就答应下来了,叶明彰却是不得不这样做。一个后世流水线的产品,对古文的了解完全得益于这些日子在孔颖达的疯狂压榨,哪里会作什么诗!旁人都认为诗文是其所长,但事实如何却只有叶明彰自己知道。这要是答应下来一问三不知,可就要了亲命了。若是教些旁的东西还好,这作诗实在难为。

    叶明彰有异才,这点老程知道,李承乾也知道,所以李承乾此前在东宫中才会那般提醒。李泰一开始并未察觉,后来又听得叶明彰那样说了,思前想后之下这才明白,却也着实费了一番脑筋。心中虽有微怒,却不甚在意。不过,对叶明彰的了解都来自于旁人的只言片语,还需问一问李承乾。和叶明彰在陇右呆了那么长时间,总是知道些事情的。

    越王乘太子车驾风风火火的到清平侯府上拜师,被拒后又风风火火的跑回东宫和太子软磨硬泡,这事情不过刚刚发生便传了开来。内宫之事归长孙管,前面刚得了消息后脚就摆架东宫。自己的儿子被人欺负了,肯定要看一看的。

    没让内侍唱名,摆摆手将护卫内侍都留在了外头,自己带着贴身侍女红梅便走进了屋。红梅在长孙还没嫁李二之前就跟着长孙了,这么些年下来早就成了女官之手,便是李承乾等皇子见了也要道一声红姑,是实打实的自己人。李泰被拒的消息就是红梅告诉长孙的,也不必避讳什么。

    长孙进来的时候李承乾和李泰都没发现,东宫的内侍得了长孙的示意,哪还有胆子出言提醒,哥俩儿的言行是被长孙看了个干净。倒也没打架,哥俩儿很是融洽的坐在胡床上聊天。李泰歪着身子,有一口没一口的喝着茶水,听一旁坐得笔直的李承乾说道:“青雀,明彰可是异人子弟,别看比我大不了几岁,学问却好得很。大哥我和他在陇右呆了几个月,早就见识了许多。过年吃的那个土豆,就是人家送来的,至于旁的练兵法、制盐术,咱们看得很重,人家却根本不在意。他的学问和咱们的学问不同,咱们说学问讲的是书本上的先贤圣人之言,他却对此不甚在意,虽明其意却知其所以然,还是近来在孔先生的教诲下才通读圣贤书。”

    “有件事儿旁人都不知道,同你说了你千万别往外传。”李承乾突然凑了过来,一脸神秘。李泰闻言连连点头,这才听李承乾说道:“我一开始也没觉得明彰有什么才学,第一次见他只是为了那亩产五千斤的祥瑞,只是认为他是个卖师门宝贝的败家子儿。可是有一次与处默和他喝酒,把他灌醉了之后才知道他的大才。”

    “嘿嘿嘿……”李承乾傻笑了几句,才接着说道,“青雀你是知道的,大军禁酒,但卢国公好酒,又是大将军,自是藏了许多好酒。处默和明彰总是去偷,每次还都被卢国公发现,引得一通胖揍,但又屡禁不止。那次处默偷来的却是烈酒,一口下去只觉得胸腹之内有一团火在烧一般。明彰管那叫烧刀子,却没有现在他叶家的烧刀子来的猛烈,但在当时乍一喝也够呛了。”

    “处默那一回偷了不少,有两坛子。这种偷来的酒他们总是快快喝干的,谁想那一番喝得急了,两人都醉了。你想也知道,平日里俩人喝得都是软软的三勒浆,一口干了没什么大事,那烈酒哪能似三勒浆这等喝法!还没半坛子,处默就先扛不住了,直接醉倒在地。明彰的酒量很好,一口气干了一坛子才有些醉意。”

    “我跟你说,喝醉了的明彰和平时的他不一样,话很多,又很深奥,零零碎碎的让人听不明白。”李承乾说着站起身来,来到一侧的书架上取下一本厚厚的史记,将其打开又从里面取出一个小小本子来,递给李泰说道,“大哥当时没喝酒,却是将他说的都记了下来。这里面都是明彰在陇右说的东西,那晚的醉话占了大多数。我这些日子总是翻看,却依旧看不明白,尤其里面的‘法克油’‘谁特’,出现了很多次,也不知什么意思。”

    “明彰平日清醒的时候是个闷葫芦,不怎么说话,但喝醉了就成了另一个人。处默娶亲的时候喝醉了,便有那几首诗传了出来。”李承乾看着李泰,表情突然变得很严肃,“青雀,同你如此说却要你明白,那家伙是有真学问,只有逼得紧了才掏出一点儿,制盐术和练兵法就是这么被卢国公弄出来的。这本笔记你且拿回去看看,到时候再想个招逼他一逼,把他的真本事逼出来弄到手,我觉得比那些圣贤书里的学问好多了……”

    李承乾话音未落,头上就挨了一巴掌,刚要发怒就看到长孙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当即吓了一跳站起身来。李泰也没好过,不仅头上挨了一巴掌,到手的笔记还未等翻看就被长孙夺了去,脸上不由得带了些委屈。

    兄弟俩起身给长孙行了一礼,长孙施施然坐在胡床上,手中翻看着那本笔记,也不说话,将李承乾和李泰晾在了一旁。草草看了一遍,只觉得这本子上所记得东西实在零碎得很,但那恍惚中透出的东西却让长孙大吃一惊。

    “周传八百,汉传四百,非是君主贤明,乃世人淳朴,杂念不生;及汉末纷争,实乃**。一者皇权势微,二者军权旁落,故有三国乱世。后五胡乱华,南北朝战火不绝。问:何以至此?答:利欲熏心耳。再问:可有解?答:无解,却可缓。文人乱政,武人乱朝,文武双全且位高权重即为乱世之始。故当文武分政,文人不掌军,武人不参政,各施其职。另细分军伍,上松下紧,使兵知将,将不识兵。将帅管征伐,得皇命自可领军,然不练兵,自不可变国伍为私曲也。再问:若如此,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何来战力?笑答:士卒多盲从,不明大势,故若有上令从者甚重。使其明事理,忠国不忠将,便将有反心亦无妨,军权自不旁落,如此即有权臣当道皇权势微,亦可保禁宫不危。是谓军不乱,则国不乱耳……”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是谓人生识字忧患始。然古来愚民,非明智也。问:何意?答:孟子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亚圣之意乃民为国本,无民则不成国,自无君。民本善,无杂念,饱食则无忧,爱民者重民生,使民有余粮,生活富足,国自无忧。然古来皆使官教民,官有欲,故有世家之患。民不识则官可愚,故当开民智,以民监官,则官有余悸……”

    “……明彰言:可笑可叹!世界之大,非尔等可想!鼠目寸光之辈,妄称人焉!牛百里,马千里,人驭马亦可行千里,便以此足,不思变迁,乃通病也。吾茫然至此,实是巧然,然时光冉冉,使吾归期无望。人言:既来之,则安之,吾心不安何以安?呜呼!你可知吾曾翱翔九霄,行于白云之上,日行万里不费吹灰之力?惊问:汝乃神乎?答曰:非神非神。神乃人,因世人不明,使之神也。翱翔九霄、日行万里乃神技?笑话!若如此,则人人可为神。问:依汝所言,吾亦可翱翔九霄,日行万里?明彰思之半晌,摇首答曰:九霄可上,万里难行。若有闲时,吾造一利器,带汝直上九霄,于云中一观,非难事耳。然欲行万里太难,若可得何必拘泥,当踏月观星,于月中一观……”

    “……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又言:世人碌碌逐利,非明智,非善举。吾不得以至此,实非所愿,却无奈。唯愿碌碌此生,逍遥终了……”

    “……记曰:贞观二年九月,与明彰处默饮于陇右大营。处默得酒一双,烈如火,明彰谓之‘烧刀子’,吾深以为然。酒烈,处默稍饮即醉,酣睡不醒,明彰海量,一坛仍清明,吾年幼,只得小酌。席间明彰畅言,所讲甚是深奥,吾不明,以笔记之,以待后观……”

    本子不厚,又经过了李承乾的一番加工,长孙不过看了片刻就翻了一遍。合上本子,随手递给一旁的红梅,完全无视旁边一脸肉痛的李承乾和李泰。

    上面的内容李承乾看不懂,这很正常,说到底当时李承乾不过十岁,虽生于皇家较旁人早聪,但到底是个孩童,哪里懂得什么军国大事。长孙却看懂了,心下不由一惊,其中所言甚是奇妙,有些看起来很是荒谬,细想却觉得当是如此。旁的不说,但是军治、吏治那几段就很有好,对国家治理很有启发。如此自然不能给李泰了,得拿给李二看一看,只是没有想到那个十几岁的清平侯竟然有如此见识。

    (二合一奉上,等下还有几章,自然不会欠账)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