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不死贱男 正文 135话:北魏汉化 1

作者:雲中龍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17-05-10 08:39:04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都莽穿妖国了,还说你很稳健? 英灵:我的前世全被女儿召唤了 天骄无双 生而为王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SSS级厉诡的我,拨通报警热线 半妖日记 开局一张床:求生原始丛林 

    逃窜回国的太子慕容宝深以参合陂兵败为耻,劝慕容垂让他再次统兵击魏。慕容德也劝慕容垂:“魏国击败太子,陛下你应该亲自挂帅伐魏,以免后患。”慕容垂于是招集各处精兵,准备来年大举击魏。

    慕容垂以古稀之年,皇帝之尊,不得不亲自率兵攻打魏国。姜还是老的辣,慕容垂引兵密发,越过青岭,经过天门,凿山通道,出其不意,直奔云中。驻守龙城的魏将拓跋虔认为燕军新败,不值得畏惧。不料燕军从来未打过败战的隆城兵勇锐争先,直攻平城,拓跋虔一战败死,部下全部投降。

    这一下子轮到魏王拓跋珪肝胆俱裂,吓得他想当时马上从都城逃跑,可是当时属下诸部落听说拓跋虔败死的消息,都怀有二心,拓跋珪又急又怕,不知能往哪个地方逃窜。

    也是天不想亡魏,燕军经过参合陂,见到积骨如山,残尸遍野,被活埋杀掉燕军的父子兄弟见此惨状,放声大哭,声震山谷。慕容垂悲从中来,惭愤吐血,在距离平城三十里的地方旧疾复发。

    十天后慕容垂死于军中,拓跋珪想引军追击,但是他又怕慕容垂假死,慑于老英雄的威名,这位魏王退至阴山等候消息。死诸葛能吓走活仲达,看来又老又死的慕容垂也能吓得年轻英武的拓跋珪不敢动弹。

    慕容宝听说老爹驾崩,慌忙退军,至中山即位。这位草包登上皇帝之位,燕国国势不判而知,同年魏王拓跋珪称帝。

    拓跋珪亲率四十万大军伐燕,魏军南出马邑,绵延络绎两千多里,击鼓前进,民屋都被震垮了。拓跋珪击败了燕国冀州剌史慕容凤,进击到信都,这样一来,吓得幕容宝把家里的珍宝全部拿出来招募兵士抵御。

    拓跋珪扎营于巨鹿,晚间忽然被慕容宝的军队偷袭成功,大火烧及行宫,这位魏帝还来不及穿衣戴帽,光着脚丫子击鼓招兵。天亮之后,魏国将士回过神来,列队成行,以骑兵攻击慕容宝军队,燕军大败,一万多人被斩首,又有十二三万人的将士逃入山中忽遇大风,冻饿而死。

    慕容宝一路败阵下来,中间子侄兄弟还相互攻杀,这位燕朝皇帝四处流浪,惶惶如丧家之犬,他被自己的舅舅兰汗诱杀于龙城。至此后燕在北中国已经不是北魏的对手了,不久它又分裂为辽东的北燕和山东的南燕两个小国,慕容氏至此一蹶不振。

    魏军又大破高车三十多个部落,俘获七万军人,得马匹十多万,牛羊一百四十多万头。魏国的卫王拓跋仪统三万多骑横行沙漠一千多里,又破高车逃迸的七个部落,俘虏二万多人,五万多匹马,牛羊二十多万头。在以后的八九年中,北魏四处兴兵,征伐不已,已经成为北方强国。

    北魏在道武帝、明元帝及太武帝的经营之下逐步壮大,拓跋珪与后燕交恶,发生多次战争,并在参合陂之战击溃燕军。而后他率军攻破后燕首都,迁都至平城,并在次年称帝,即为道武帝。

    道武帝的性情残忍,后来被他的儿子拓跋绍所杀,同年道武帝的长子拓跋嗣平乱继位,即明元帝。他攻下刘宋的河南地,但不久后去世。

    拓跋珪晚年因为服食寒食散,刚愎自用、猜忌多疑,更常因为想起昔日一点不满就要诛杀大臣。大臣们大都惶恐度日,影响办事能力,以至于偷窃等行为十分猖獗。

    拓跋珪先后诛杀了司空庾岳、北部大人贺狄干兄弟以及高邑公莫题父子,往日曾与穆崇共谋刺杀拓跋珪的拓跋仪虽然因拓跋珪念其功勋而没被追究,但眼见拓跋珪杀害大臣,于是自疑逃亡,但还是被追兵抓住,并被赐死。

    拓跋珪的次子拓跋绍的母亲贺夫人有过失,拓跋珪幽禁她于宫中,准备处死。到黄昏时候仍然还没有处决,贺夫人秘密向拓跋绍求救,拓跋绍与宫中守兵及宦官串通,当晚带人翻墙入宫,刺杀拓跋珪。拓跋珪在拓跋绍来到时惊醒,试图找武器反击但抵挡不住,终究被拓跋绍所杀,享年三十九岁。

    他的儿子拓跋焘继位,即太武帝,他励精图治,国力大盛,并屡次攻掠刘宋。在解除北方柔然的威胁后展开统一北方战争,攻灭北凉,使北方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局面,与南朝宋对峙,北方、南方至此正式进入南北朝时期。北魏虽然国力鼎盛,但北有强敌柔然,以致不能全力南征。

    太武帝在后期刑罚残酷,最后被宦官宗爱所杀,宗室之乱至文成帝时方平定。

    献文帝执政时,被他的母亲冯太后毒杀,冯太后改立献文帝之子拓跋宏即孝文帝,并把持朝政。冯太后猜忌多智并且滥刑,但使国政平稳。

    孝文帝因为冯太后的关系而倾慕汉文化,认为鲜卑人应该要深入汉化。他为人英明好学,在亲政后扩建首都平城为汉城,基于洛阳较平城繁华,地理位置控制全国,易发兵于江南,可摆脱保守派势力,假借南征南朝齐为名义,率众南迁洛阳。

    北魏孝文帝元宏,本姓拓跋,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后来改姓元,在位二十九年,享年三十三岁。

    元宏即位时只有五岁,由祖母冯太后执政,冯太后是汉人,对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进行了一系列封建化的改革,孝文帝便受此影响。亲政后秉承冯太后的政策,继续进行了改革,而且做得比冯太后更加的大刀阔斧。

    他先整顿吏治,实行均田制,他先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的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士族联姻,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了太子恂。

    不过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是恢复类似腐败的晋朝门阀制度,所以孝文帝以后,北魏朝政日益腐败,仅仅四十年,北魏王朝就灭亡了。

    北魏的前身为北方少数的游牧民族鲜卑族,鲜卑族自东汉以来,经常与汉人接触,不仅占据了匈奴的故地,而且据有东起辽东,西至陇西大遍的土地,由于拓跋氏的掘起,统一了北方,建立了由少数民族为主人的北魏政权。

    北魏的汉化运动主要倡导实施者为孝文帝,他登上位之后励精图治,在统一的北方大胆的实行汉化运动,主要的内容有迁都、改革官制、禁止胡语、胡服、改鲜卑姓为汉姓、禁止同族同姓通婚、礼乐刑法等六方面进行汉化改革。

    自拓跋圭定都平城以来,这里一直是北魏的首都,但是平城地位偏北,很难控制整个北方,加之北方柔然的骚扰,对北魏政权的巩固很不利,再加上常年发生自然灾害,水旱疾病肆虐,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卖儿卖女,流浪逃亡者很多,可说是民不聊生。加上北方均为少数民族贵族居多,保守势力强大,不迁都不改革将不利于北魏政权的发展,于是孝文帝借口南伐迁都到洛阳。

    作为一国之君的为了强国富民,他带头讲汉语,穿汉服,孝文帝下诏令,制定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的制度,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说汉语,才能更好学习汉人的经典著作。

    在改制胡服方面,孝文帝改制汉人的衣冠,经能工巧匠六年完成,无论男女均需改为穿汉装。有一次,孝文帝到邺城考察,他看见一位妇女在车上没有穿汉服,他责令返回,问尚书为何不察,可见孝文帝对于禁胡服,穿汉装的重视程度。

    孝文帝在改鲜卑姓氏和通婚方面实施了重大的举措,孝文帝率先将拓跋姓氏改为元姓,加速北魏政权的汉化过程。在通婚方面,孝文帝下令禁止鲜卑同姓内部通婚的陋俗,并且孝文帝自己带头积极倡导和推行鲜卑贵族与汉族大姓通婚,他自己即以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之女,以充后宫,又以陇西李冲之女为夫人,孝文帝众多兄弟和一些鲜卑贵族娶汉家女为妻为妾,这样通过异族间的通婚关系,进一步融合了鲜卑族与汉族民间的关系,也使鲜卑贵族和汉人名望士族紧密的结合起来了。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他决心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

    为了这个,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大规模进攻南齐。有一次上朝,他把这个打算提了出来,大臣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

    孝文帝很恼火说:“国家是我的国家,你想阻挠我用兵吗?”

    拓跋澄反驳说:“国家虽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国家的大臣,明知道用兵危险,哪能不讲呢。”

    孝文帝想了一下,就宣布退朝,回到宫里,再单独召见拓跋澄,跟他说:“老实告诉你,刚才我向你发火,是为了吓唬大家。我真正的意思是觉得平城是个用武的地方,不适宜改革政治,现在我要移风易俗,非得迁都不行。这回我出兵伐齐,实际上是想藉这个机会,带领文武官员迁都到中原,你看怎么样?”

    拓跋澄恍然大悟,马上同意魏孝文帝的主张。

    魏孝文帝亲自率领步兵骑兵三十多万南下,从平城出发,到了洛阳。正好碰到秋雨连绵,足足下了一个月,到处道路泥泞,行军发生困难。但是孝文帝仍旧戴盔披甲骑马出城,下令继续的进军。

    大臣们本来不想出兵伐齐,趁着这场大雨,又出来阻拦。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给后代人笑话。如果不能南进,就把国都迁到这里,诸位认为怎么样?”

    大家听了,面面相觑,没有说话。孝文帝说:“不能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站在右边。”

    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

    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孝文帝把洛阳一头安排好了,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去,向那里的王公贵族,宣传迁都的好处。后来他又亲自到平城,召集贵族老臣,讨论迁都的事。

    平城的贵族中反对的还不少,他们搬出一条条理由,都被孝文帝驳倒了。最后那些人实在讲不出道理来,只好说:“迁都是大事,到底是凶是吉,还是卜个卦吧。”

    孝文帝说:“卜卦是为了解决疑难不决的事,迁都的事,已经没有疑问,还卜什么卦呢?要治理天下的,应该以四海为家,今天走南,明天闯北,哪有固定不变的道理。再说我们上代也迁过几次都,为什么我就不能迁都呢?”

    贵族大臣被驳得哑口无言,迁都洛阳的事,就这样决定下来了。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