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汉家儿郎冠军侯 正文 第七十章

作者:觉明堂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7-02-14 03:39:53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红楼襄王 压寨相公:从被逼入洞房开始 红楼兵仙 一等逍遥小县令 一等贵公子 凿壁窥光 包氏父子:头油只用司丹康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为了尽可能给东路迂回的一万人马留出时间,卫青让剩余主力放慢了行进速度,在戈壁中多走了一天,按说这样做在缺草少水的戈壁中是非常危险的,好在他们用武刚车带足了十天的补给。

    三天之后,刚刚行军到大漠北缘的西路汉军,不出所料的遭遇上了单于主力。对方早已列阵以待,卫青则立刻命令一千辆武刚车连环结阵,固住己方营盘。

    卫青的五万人,李广和赵食期带走了一万,武刚车中有一万,卫青手里可以调度的还有三万。这三万人轮流出战,每次一支五千人的旋刀纵队突入敌阵搅杀,其余人马则在连环阵中休息。

    这个打法还是保守了些,对方有八万之众,仅靠一柄五千人的旋刀,就像用一柄小刀子去划一块大肉,攻击力还是太不够了!何况西路汉军的旋刀也没有霍去病的那么锋利,每次冲锋歼敌的数量少于霍氏旋刀,而自身的损伤又多于霍氏。

    当然这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因为卫青的麾下,并没有像霍去病那么锋利好使的“刀尖”。

    对旋刀冲锋来说,一个“刀尖”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准确判断出下一次冲锋的方位,也就是说,必须看出敌人此刻的要害在哪里,而这个能力没人能跟霍去病比。两把旋刀一起上呢?各打各的那也是不行的,必须统一指挥,而同时驾驭两把以上的旋刀,至今汉军里只有霍去病一个人能够做到。

    其实放在后世也是如此,很多人一听到旋刀的概念,都觉得原理虽然很简单,可是实在太险了,难道不会被敌人夹了心吗?这些人说得都对,确实是很险,确实是很难驾驭,这也就是为什么自古至今只出了一个霍去病。

    目前伊稚斜的兵力是卫青的两倍,自然,匈奴人也组织了纵队冲锋,他们的纵队一次大约是一万骑,但是面对武刚车结成的连环阵,面对连环阵向外射出的密集弩箭,纵队冲锋基本是无计可施。激战半日后,眼看太阳西过中天,伊稚斜和卫青都是暗暗焦急。

    伊稚斜焦急的是,这连环阵实在是坚不可摧,汉军简直相当于自带了一座城池!他们大可以轮流出战,其余人马能在阵中得到充分的休息。本来刚开战时,汉军是远道而来,匈奴大军是以逸待劳,前者的状态明显差于后者,可是如此大半天打下来,现在汉军的人力马力已经强于匈奴了!本应该速战速决的战斗,没想到却已拖到了现在!越往后拖,对自己只能是愈发不利。

    卫青焦急的是,那去东路迂回的一万汉军,一直还不曾出现在指定的位置!李广和赵食其怎么回事?他们应该到了啊!目前战况虽然对己方有利,匈奴人拿自己的连环阵没什么办法,但是在一比二的兵力下,最多就是耗着对方,没有围合是不可能有更多歼灭的!

    李广迟迟不出现,卫青只能继续拖延着时间,仍然一次只派五千人的旋刀纵队出战,一边慢慢消耗着单于,一边继续等待。周围的人只看到大将军镇静如常,没人注意到他其实不时的望向东北,那正是李广和赵食其应该出现的方向,如果此时他们能出现在单于阵后,让匈奴人腹背受敌,两相夹击之下,此战马上就可以全胜了!

    然而直到日暮,东北方向一直没有出现汉军的身影。此时戈壁上骤然刮起了大风,沙石扑面,一时间天昏地暗,能见度极差。这是一个合围的机会!卫青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机会,下令连环阵中所有人马尽数冲出,从两翼包围匈奴阵地,终于成功的构成了围合。

    但是,此时虽然有了围合,可是兵力毕竟不足,更重要的是天色已然昏黑,已经不能再用旋刀冲锋,汉匈两军只能陷入混战,一时相持不下。当然,如果李广和赵食其这时候能够出现,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可是卫青望着黑红色的天幕,心里暗暗叹了口气,在这种天气下,李广他们能来会合的可能性,变得更小了。

    而在围合刚刚形成时,单于伊稚斜就已经走了。为什么走?因为他知道继续打下去已是无望取胜了,对方只要有武刚车阵,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己方目前虽未落败,但眼看汉军又围合了上来,继续留在此地,自身的风险还是太大了些,身为单于,他得首先保证自身的安全,然后再图变计。

    伊稚斜想到的变计是,自己悄悄的离开,规避掉风险,但主力仍然留在这里跟汉军耗着。就算己方落于下风,但是兵力是汉军的两倍,卫青一时也吃不下去,大体仍算个不胜不败的局面。而自己还有一部分粮草就放在阗颜山下的赵信城中,距此只有五百来里,也还有一部分后备力量,可以调来增援,到时候卫青的实力也该折损过半,自己就好打了。

    可是伊稚斜没有料到,他悄悄的溜走之后不久,就被汉军察觉了。说来也是有些巧合,汉军刚刚合围时,曾有几百匈奴人从西北面突围而去,当时汉军只当是敌人的小股兵力,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更没有派兵去追。没想到不久之后竟从俘虏口中得知,半个时辰前突围而走的,竟然就是伊稚斜本人!闻听此报,卫青不假思索,立刻派了两千精骑向西北方向追赶。

    两千汉军向大单于的方向追去!这可把留在战场的匈奴头领紧张坏了,大单于随身没带多少人啊,汉军怎么这么快就知道单于走了呢!于是匈奴人立刻分兵一万,紧追这两千汉军而去,他们必须得保卫自己的单于。

    本来单凭俘虏的口供,卫青还不能确定单于是不是真的走了,但匈奴人这一分兵,反而验证了这一点。可是,前面的汉军只有两千人,此时该派多少人去增援呢?

    绝对不能再分兵了!汉军兵力少于匈奴,你派一万,他可以再派两万,你再派两万,他再派三万,成了夹层饼了!卫青在转瞬之间已经做出了决定,“连环阵留在原地,其余兵力马上离开,全体向西北追击!”

    确实,仗打到这个地步,卫青只有这两个选择,要么全军追击,要么全部留下。如果继续留下来打呢?虽然自己处于上风,但确实也无法吃掉敌人。等待李广和赵食其来会合?恐怕已经不能指望。在这里耗个一两天,形势对自己最为有利,而耗的时间久了,敌人的兵力毕竟是自己的两倍,自己仍有先被耗干的可能。而此刻全军一动,却又把武刚车阵留在原地,继续吸引敌人的进攻,敌人就只能分兵两路,汉军的压力一下子就会减轻了。

    事实证明了卫青的判断。此时匈奴大军的建制其实并未乱,但见到汉军的全部主力紧追自己的单于而去,他们的军心立刻先乱了。于是匈奴人只得在匆忙中再次分兵,又分一半尾随汉军而去,不用说,这部分匈奴军队在途中被汉军大举截杀,是损伤最为惨重的。

    而留下来继续围攻连环阵的其余匈奴人,也没有太强的战斗意愿了,他们又尝试了若干次进攻,但每次还是被强弩射回,也都很清楚此阵根本啃不动,加之军心已然涣散,故而不到天明就干脆退兵而去了。

    卫青的追击,更是完全出乎伊稚斜的意料之外。他没有想到汉军竟然追了上来,而且就在自己身后紧咬不放,一夜功夫追出二百来里!他本来只想悄悄地独自撤退,这下子却不得不变成了狼狈的亡命逃窜,本想回后方调动粮草和增援部队,现在也全都谈不上了,只顾得上张皇失措的一路奔逃。

    伊稚斜逃得实在太狼狈,以至于跟自己的主力部队都失去了联系,他的主要部下都以为他已经死了!按匈奴制度,单于下面是左右贤王,再下面是左右谷蠡王,此时其他人皆不在,以右谷蠡王为最大,国不可一日无主,于是右谷蠡王就继位为单于。(注:过了十天,伊稚斜才又联系上,于是右谷蠡王又赶紧退位)

    尽管伊稚斜逃得非常狼狈,但他倚仗着对环境的熟悉,还是成功的逃掉了,汉军并没有抓住他。也正是在这个追击的过程中,西路汉军正式踏上了漠北草原的地面。

    两天之后,卫青已率主力一路打过了单于的王庭(注:哈拉和林),一直打到了阗颜山下的赵信城(注:车车尔勒格附近)。果然,匈奴人在这里囤了不少粮草,汉军不必担心补给问题了。

    按理说,汉军既然打到了这里,应该展开大范围的搜索扫荡,但这其实已经很难了。因为单于的主力已然分散,而且他们并没有去往东面的宽阔草原,大部分都是向西面的山地躲去了,为什么不向东?东面有霍去病啊,向东不是找死吗?可是匈奴人一旦隐蔽进山区,就不好找了,况且武刚车也不适应山区地形。

    从卫青的兵力看,继续留在漠北转战寻敌也有些力不从心。李广和赵食其带走的那一万人,一直没有出现,其余四万人已经死伤了一万八九千,还有一万是在武刚车里,也就是说,大将军手里可调动的轻骑兵,只有一万出头了!在这种情况下,汉军在赵信城休整了一天,辎重粮草能带的带上,不能带的烧掉,卫青的选择只能是就此退兵了。

    西路汉军此役歼灭的匈奴人是一万九千,这是能够割耳为证的数字,实际数字当然远远大于此数。在有旋刀冲锋和武刚车阵的情况下,汉军与匈奴的战损不可能是一比一。但是很多歼敌是统计不上来的,像是旋刀搅杀之后,根本无法立刻割耳计数,这只能靠最后打扫战场时才能统计。所以说,如果不是歼灭敌人后自己留下来打扫战场,就很难统计到真实的歼敌数目,而己方的损伤却是一个也不会少计的,这时就只能在数字上吃亏了。

    而此次战役,汉军主力是先走的,且匈奴人直到退兵,也没有失去建制,所以他们把己方的许多尸首都收走了。按匈奴人规矩,把死者尸首带回去的人可以继承死者的家产,因此他们对于收尸一向是很积极的。所以这次旋刀歼灭的匈奴人,最后基本上都未被统计到,只有留在连环阵附近的尸首,匈奴人是不敢来收的,因为来收的话只会留下更多的尸首。

    当然,也正是因为没有打散匈奴人的建制,匈奴人最后是散而未溃的,所以此役并没有俘获什么小王、当户、相国之类有身份的人物,这也是一个遗憾之处。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