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汉家儿郎冠军侯 正文 第六十八章

作者:觉明堂主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7-02-14 03:39:53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一等逍遥小县令 红楼襄王 一等贵公子 包氏父子:头油只用司丹康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压寨相公:从被逼入洞房开始 红楼兵仙 凿壁窥光 

    元狩四年的清明,准备了一年多的漠北大战终于拉开了大幕。

    之所以仍然选在春季用兵,首先是因为草原上的马匹越冬后正是最为瘠弱之时,而汉军战马却不完全依赖牧草;再者春季正是羊群的接羔季节,这段时间是游牧民族机动能力最差的一段时间,这两个原因都跟河西一战是一样的。而第三个原因则是新的,那就是此时的匈奴人都在地势低洼处的冬牧场,便于汉军武刚车的大规模应用。

    这次战役的目标,正是漠北草原的单于本部。单于的本部腹地,位于娑陵水(今名色楞格河)的中上游,西起燕然山脉(今名杭爱山脉),东至今日的肯特山脉。为了读者查看地图方便,在下面章节中,如果不是太影响行文,就尽量用今天的名称。

    杭爱山脉与肯特山脉,是庇护匈奴单于腹地的两大支柱,单于伊稚斜在漠北的两座王庭,就分别位于这两座山的山麓,西边的位于鄂尔浑河谷,即今日的哈拉和林附近,东边的位于图拉河谷(当时称为余吾水),即今日的乌兰巴托附近。

    这次汉军远征的计划非常宏大,打算从左右两路同时出击,分别渡过大戈壁后,西路从杭爱山往东打,东路从肯特山往西打,共同扫荡这片东西长约一千五百里的单于腹地,争取最后的胜利会师。不用说,这两路大军的统帅,分别是卫青与霍去病,计划由霍去病走西路,卫青走东路。

    为什么安排霍去病走西路呢?很明显,是想以他为主对决单于。因为这个季节,单于伊稚斜应该是在西边的王庭的,每年五月份匈奴都会在此地有一个重要的祭天仪式,在仪式即将举办之前,单于应该不会离开那里。而卫青走东线的意图,首先是完成战略上的围合,其次是要阻挡东面的左贤王部来助战,因为左贤王部的主要地盘,正是在肯特山以东的克鲁伦河(当时称为弓卢河)流域。

    卫青麾下,有前将军李广、中将军公孙敖、右将军赵食其、后将军曹襄,反观霍去病,并没有什么成名的宿将作为他的稗将。这是因为,霍去病用人一贯不看名气资历,首先是看对方是否认同自己的作战理念,若是理念不合,他绝对不会收到自己麾下。再说他年仅二十一岁,太年轻了,成名的将领们,也不好意思呆在他的手下。所以就出现了这么一个有意思的景象,骠骑将军下边,裨将那一层几乎是空着的,直接就到校尉了。

    而卫青作为稳健持重的大将军,就不能像霍去病这么挑拣了,而是要平衡好各方面关系。比如说世家贵族的子弟要上战场寻找建功机会,霍去病反正是一概不理的,他只要了一个李敢,而其他人如曹襄之类,就都只能塞到大将军下面。所以大将军的下面那一层人是满满的,但若论起能打会打,那还真不如骠骑将军下面的校尉好使。刘彻当然也深知这一点,让霍去病来负责对单于的主攻,正是因为霍部的战力确实强于卫部。

    东西两路大军都是五万骑兵,总共十万人,战马和随马则一共是十四万匹。但这还没有算上沿途运输辎重的驮马,这几年全国上下养马,总共达六十万匹,这次除了母马和小马之外,适龄的公马和骟马基本是全部用上了。此外,汉廷还调集了步兵及转运夫十几万人,在漫长的行军路线上保证辎重供应。

    这一战准备了这么久,各种调动又如此之大,匈奴当然不可能不知道。大单于伊稚斜得知汉军分成东西两路,即将对自己发动钳形夹击的时候,也不由得仰天感叹,正所谓天道好还,以前都是匈奴到汉朝地盘上杀掠,而这次是汉军主力要打到匈奴的老窝里来了!他也深知,汉军如果真到了漠北,意味着匈奴人也是无处可退,必须抱定决一死战的决心。

    伊稚斜并不是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大家只要想想,七年前他能在兄长死后篡位自立,而后又成功地收服了各方面的势力,这个人的狠毒与智谋,当然是不在话下。今日,面对着汉军的两路大军夹击,他也有着自己的筹谋。什么筹谋呢?反向夹击!

    也许伊稚斜不曾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也不曾听说过“半渡而击”的故事,但他的反向夹击计划,却明显带着这两种色彩。也许,这是曾在汉地生活的赵信给他带来的启发吧!总之,在伊稚斜看来,现在也确实唯有这种打法有制胜的可能。

    具体来说,伊稚斜的反向夹击计划,就是自己先打击较弱的卫青部,而且是堵在最南边打,趁着他们刚刚涉过大戈壁,最为人疲马乏的时刻,一战将其歼灭。与此同时,放霍去病深入腹地,打完卫青之后,自己再转过头来,与左贤王部夹击霍去病,让他有来无回!

    那么这个计划的问题就很明显了!霍去病明明在你西边,卫青明明在你东边,而左贤王在最东边,你伊稚斜怎么可能这么打?除非你是先堵着霍去病打,之后再跟左贤王夹击卫青,那还差不多!

    伊稚斜可不想这么做!他倒不是认为自己这八万余人对付不了霍去病的五万人,只是两路汉军,霍去病的战力毕竟较强,自己打卫青肯定会更轻松些,打完卫青再与左贤王夹击霍去病,也更有把握一些。

    所以在伊稚斜想来,如果霍去病和卫青能对调一下位置就好了!有没有办法能实现这一点呢?有的。这个办法就是,他亲自率领大部分主力向东,以自己的东下来调动汉军!

    汉军在即将出兵前得到了匈奴单于东下的消息,从几方面都证实这消息是确切的。于是,陛下刘彻调整了部署,对调了卫青和霍去病的路线,令卫青所部改从定襄(今内蒙和林格尔)出塞,走西线;而原定从定襄出塞的霍去病部,则改为向东多走六百多里,由代郡(今山西阳高县)出塞,走东线。

    东西两军出塞后的路线几乎是平行的,都是向西北方向。也许有的读者会问,既然要到杭爱山脉,卫青为何要从定襄走呢?从朔方(今内蒙巴彦淖尔)走不是更近些吗?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事实上以后若干年,朔方也确实成了汉军去往漠北的出发点之一,只不过在元狩四年的时候,朔方的建设还没有完成,还不足以支持大军出征的各种补给,所以卫青只能选择从定襄走。或者说,大将军和定襄真是有缘啊,这都是他第三次兵出定襄了。

    也许还有人会问,看看地图吧,蒙古高原中部的大戈壁如此广袤,伊稚斜怎么可能正好堵住卫青?他怎么知道卫青从哪里穿过来?这也是个非常好的问题。事实上,穿越这大戈壁是有一定的路线的,当然这路不是像今天这样,从二连浩特到乌兰巴托的那条铁路。在那个年代,穿越这大戈壁只有两条路,这两条路一东一西,都处于戈壁边缘相对有点水草的地带,匈奴人从漠南到漠北是这么走,汉军从漠南到漠北也只能这么走,后来的鲜卑人、突厥人、蒙古人,只要是骑马的,也全都只能这么走。

    先说霍去病要走的东线吧,因为大部分地名都不在当今国境内,所以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手里一定要拿好地图啊!他的路线是从代郡出塞后向北进入锡林郭勒草原,在此与从右北平出塞的路博德会合,然后转向西北,在内蒙的阿巴嘎旗以北进入蒙古国境内,向着肯特省的省会温都尔汉方向行军,穿越戈壁后到达克鲁伦河流域,再向西过肯特山,抵达图拉河流域的乌兰巴托附近。从代郡算起的话,路程大约是两千里。(注:这条路线,在一千多年后的蒙元时代,还被当作一条从元大都去往成吉思汗都城哈拉和林的交通要道,史称为“帖里干道”)

    再说卫青要走的西线吧,有兴趣的读者请继续看地图。他的路线是从定襄出塞后,沿着阴山北面的草原向西,在内蒙乌拉特中旗进入蒙古国境内,向着南戈壁省的省会达兰扎达嘎德方向行军,穿过戈壁阿尔泰山脉最东南端的低矮山地,抵达翁金河的最下游(注:翁金河末端是乌兰湖),然后沿翁金河北上,经过杭爱山脉的东麓,到达鄂尔浑河流域的单于王庭哈拉和林。从定襄算起,路程大约也是两千里。(注:这条路线很大程度上重合于蒙元时代的“木邻道”)

    伊稚斜主力向东显然是个很逼真的假动作,实际上等汉军一出兵,他就要立刻调头向西南,在戈壁的尽头等着卫青!他想的很清楚,不但要以逸待劳,而且还要把翁金河挡在自己的身后,决不能让涉过戈壁后疲惫不堪的卫青得到水草休息!更何况,他还要派人将这戈壁这一路上的水源尽行污染,对方能不能过得来还难说呢!

    清明时节,出师仪式在长安举行。庄重的祭祀天地之后,三军誓师,汉帝刘彻亲临阅兵,然后郑重的向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授以节钺。随后,全军建旗帜、鸣金鼓、正行列、掣节钺,奏乐前导,自皇帝以至百官送至郊外。

    与隆重的官方仪式相比,卫青和霍去病这对主帅之间的辞别就简单之极了,两个人直到最后一刻,都还在讨论出塞后的联络。等到需要各自上马时,行罢军礼,即将转身的霍去病,忽然看到了卫青眼中的一抹温柔神色,他不由得停下身来,与舅父对视了片刻。

    其实他们也无需再说什么了,“自己保重,去吧!”卫青略微挥手,目送霍去病上马而去。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