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秦史通俗演义 正文 第41回河西再战饶朝守城邲地之战楚王称霸

作者:老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6-05-16 12:30:49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混在后宫的前朝余孽 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全家炮灰读我心,沉迷在线崩剧情 剧透红楼,黛玉心态崩了 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 假太监:我靠旷世奇功护国 监控大唐 百年争战 

    第四十一回河西再战饶朝守城

    邲地之战楚王称霸

    话说大夫赤与荀林父大战二十几个回合未分胜负。大夫赤才知荀林父确实非常人可比,更是拼力战之。可是,又战几个回合之后,只见荀林父力量渐渐不支,大夫赤心中暗喜:“荀林父虽勇,但老矣。”因此更是用力拼杀。荀林父见此,便虚晃一枪,躲过大夫赤的大戟,驱战车败下阵来。

    大夫赤见荀林父败走,岂能轻易放过,驱战车紧追。荀林父手下一偏将,放过荀林父拦阻大夫赤,稍作抵挡,便也败下阵来。大夫赤见晋军败退,便指挥秦军追杀。可是,待晋军退却十余里,绕过一个山头进入山谷,再追时,晋军已不见踪影。大夫赤见此不由得大吃一惊,知中了荀林父的诱敌之计,便立即传令退兵。可是,哪里还有退兵的机会,只见后军两侧各杀出一支晋军,切断了秦军的后路。而荀林父又率中军回头杀过来,将秦军包围在山谷之中。事到如今,大夫赤悔之晚矣,唯有拼死一战,杀出重围,方能有一线生路。可是,荀林父是何等人物,岂能让大夫赤轻易逃脱。晋军利用地势之利,兵士之众,将秦军围得水泄不通。任凭大夫赤如何英勇善战,始终杀不出重围,秦军将士死伤无数,大夫赤的战马亦被刺死,车不能行。大夫赤无奈,跳下战车与晋军步战,结果,被晋军的绳索套住双脚,不能动弹,束手被擒。秦军兵士见主将被擒,无力再战,便四散奔逃。晋军大获全胜。荀林父乘晋军得胜之势,率领大军,直杀至河西城下,欲夺取河西城,再西进。

    而此时的饶朝,已经接到逃回来的秦军兵士的报告,知必有此败,早已做好河西城的防守,只等晋军到来。果然,不出二个时辰,晋军已经杀到城下。荀林父亲自来到城下,高声对守城的秦军说:“城上秦军将士听真!汝家主将已经被生擒也,何不速速献城投降乎?以免城破之时做刀下之鬼哉!”说罢命兵士将大夫赤推到阵前。饶朝却在城上回答说:“荀林父老将军,休要猖狂也。即已取胜,归晋足矣,何必非取河西之城乎?其实,老将军之谋吾早已知之。倘若主将能听信吾饶朝之良言,被擒者,恐非吾之主将,而是老将军也。”大夫赤闻听饶朝之言,羞愧以极,低头不语。

    荀林父素闻饶朝之名,知其智谋,不敢轻易攻城。便向饶朝拱手施礼说:“老夫孰知饶朝大夫之智。既然大夫亲守河西之城,老夫实不敢妄取也。”然后,传令退兵。两日之后,饶朝见晋军退去,唯恐荀林父设埋伏,任其退去,亦不敢追之。

    荀林父率领晋军回到绛都,便将此次伐秦之事向晋景公细述一番,将大夫赤押入大牢。然后,又将秦谍隐于绛都为患之事密述于晋景公。晋景公闻听,便命兵士搜遍绛都,最后将秦谍抓获,斩首示众,暴尸六日。

    此次,荀林父伐秦虽然取得小胜,但却树立了晋景公之威,改变了晋灵公、晋成公时期由卿、大夫主政的局面,同时,也解除了晋国的西顾之忧,可以全力在中原与楚国争霸了。晋、楚的争霸,可苦了夹在两强之间的弱小国家,特别是郑国,晋军来伐,附晋,楚军来伐,附楚。

    周定王七年(前600年),楚攻郑,刚即位的晋景公命郤缺为帅,救郑,晋、郑联军败楚于柳棼。周定王八年(前599年),郑惧楚,又附楚。晋景公又命郤缺为帅,联合宋、卫、曹三国攻郑,郑又附晋。同年,楚又攻郑,晋景公命士会救郑,晋、郑联军再次败于楚军颍水,楚军退,士会留晋军助郑戍守。楚庄王两次进攻郑国,皆大败而归,心中郁闷,便与令尹孙叔敖整顿内政,发展生产,以强兵,待机再北征争霸。

    周定王九年(前598年),楚又攻郑,郑又附楚。楚庄王又攻入陈国,将其灭之,以陈为县,既而又恢复陈国,立陈灵公之子午,是为陈成公。这一年,郤缺对北方诸狄国采取了议和的方针,众狄国皆依附于晋国。郑国惧晋之强,又附晋。就在郑国两头摇摆,楚庄王无可奈何之时晋国的执政,中军将郤缺病故。晋景公命荀林父代郤缺执政,将中军,先榖为中军佐,士会将上军,郤克为上军佐,赵朔将下军,栾盾之子栾书为下军佐。

    楚庄王见郤缺故去,是进入中原争霸的好机会,经过一冬天的修整,便与周定王十年(前597年),命令尹孙叔敖将中军,司马子反(即熊侧)将左军,弟、左尹子重(即婴齐)将右军,自己亲率三军进攻郑国,其声势之大,前所未有。

    郑襄公闻听楚军来伐,便遣使前往晋求救。而此时的晋国,内部调整还没结束,晋景公只好告知来使,晋数日之后便前往救援。可是,说是救援,郤缺刚刚故去,国内由谁来主政,谁将中军还没有定下来,如何去救援郑国。郑国被楚军围困攻打了十七天,郑襄公不见晋军到来,便有心求和降楚,便命太卜占卜。可是占卜的结果是:“和,不吉;战,吉。”郑襄公无奈,只好全力守城,期盼晋军早来救援。又经过了三个月的激战,郑国都城新郑,终被攻破。郑襄公肉袒牵羊以向楚庄王谢罪。楚庄王同意与郑国媾和,郑附楚,楚退军三十里。

    就在郑国与楚军战得精疲力竭之时,晋国内部的权力分配才结束。荀林父接替郤缺任执政,将中军,先榖为中军佐;士会将上军,郤克为上军佐;赵朔将下军,栾书为下军佐;赵括、赵婴齐为中军大夫,巩朔、韩穿为上军大夫,荀首、赵同为下军大夫,韩厥为司马。这时,晋景公才命荀林父率领中、上、下三军前往救郑。

    荀林父刚将中军,对楚军的强大攻势,是谨言慎行,当晋军来到黄河岸边,便接到探子来报说:“郑已降楚,楚军已退三十里安营扎寨。”荀林父便召集众将商议对策。荀林父说:“郑已降楚,救之无济于事也,莫如退军,待楚军南撤之后,再伐郑也。”士会闻听附和说:“用兵之道,在于观衅而动。楚因郑反复于晋楚之间,而征之,无违德之端,无衅可寻,不可以抵敌。吾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择弱而昏昧而攻之。”而中军佐先榖却反对说:“成师以出,闻强敌而退,非夫也。”于是,先榖不听将令,率领所部渡过黄河南下。荀林父见此不知该如何是好。下军大夫荀首说:“勿虑之。先榖此去危矣,遇敌必败,而违令之罪,责在先榖也。”但司马韩厥却对荀林父说:“先榖以一偏师而陷,子罪大矣。子为帅,师不用命,谁之罪乎?失属亡师,为罪已重,不如进也。事之不捷,恶有所分,与其专罪,六人同之,不犹愈乎?”荀林父听罢韩厥之言,甚觉有理。于是,率领大军也渡过黄河。

    这时,楚军得知晋军已渡过黄河,楚庄王便有退兵之意,令尹孙叔敖也有退兵之意,而嬖臣伍参却主战。孙叔敖对楚庄王说:“昔岁入陈,今兹入郑,不无事矣。若战而不捷,参之其肉足食乎?”伍参反驳说:“若战而胜之,令尹乃少谋也;若战而败之,吾之肉将在晋军,尔岂能食乎?”可是,楚庄王和令尹孙叔敖并没有听信伍参之言,便传令准备撤军。这时,伍参再次对楚庄王说:“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中军佐先榖刚愎不仁,不肯用命。三帅者,专行不获,听而无上,众谁适从?若战之,晋军必败。且君而逃之,若社稷何?”楚庄王听罢,无言以对,便决定停止撤军,调转方向北上,将大军驻扎在郑国管地(今河南郑州一带)以待晋军。而此时晋军也进入郑国,在敖山和镐山之间的邲地(今河南荥阳市北)安营扎寨。

    晋、楚两国大军汇聚于郑国,这下可难坏了郑襄公,晋、楚两国都得罪不起。当今之策,唯有两国尽快决战,一决胜负。胜者,郑附之;败者,郑弃之。于是,郑襄公遣使入晋营劝战。栾书却反对与楚力战说:“楚军势大,取郑势强,且有备之,不应触楚之怒而战之。”而先榖却反对说:“晋之患,楚也。大军到此,虽为救郑,实为与楚战之。若胜楚,则天下安,岂可轻易退兵乎?”战与不战两派争论不休,荀林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楚庄王遣少宰为使,前往晋营谦辞请和说:“楚军只是为平定郑之内乱而来,不敢与晋相争也。”士会亦谦恭地说:“依少宰所言,楚即为郑乱而至,今平之,当撤军也,晋亦撤军如何?”荀林父、赵朔亦有言和之意。而先榖却说:“吾等奉晋君之命至此,意欲将尔等驱除郑地也。尔等若不肯退之,唯有一战哉!”楚少宰见荀林父是战是和,仍是犹豫不定,便告辞回到楚军大营,报于楚庄王。

    楚庄王闻知晋军仍是犹豫不决,二日之后,再次遣使赴晋营请和。荀林父见楚庄王一再遣使求和,尽管遭到先榖、赵同、赵括等主战派的放对,还是决心与楚言和立盟。然后派遣赵旃、魏錡前往楚军大营,商议立盟之事。

    上军将士会与上军佐郤克判定,赵、魏二将此去必定会触怒楚军,便命上军大夫巩朔、韩穿率军在敖山之下设下七处伏兵,以应急需,又命上军将士备战。然后,又向荀林父建议全军备战,结果又遭先榖的反对,还说:“郑人劝战,弗能从之;楚人求和,弗能好也。师无成命,多备何为?”荀林父在战、和之间仍是犹豫不决。而中军大夫赵婴齐闻听,为防不测,便暗中在黄河渡口准备下船只备用。

    原来赵、魏二将素来与荀林父有积怨,有意破坏立盟之事,因而,主动请求赴楚营言和。然而,二将到了楚营大门不但不谈言和之事,反而假传荀林父之命向楚军挑战,并在营门骂阵,以此激怒楚军。楚庄王闻报不由得大怒,亲自率领楚军迎战。赵、魏二将,见楚庄王亲自杀来,便掉转马头后撤。楚庄王见此,紧追不舍。荀林父闻知赵、魏二将已与楚军战之,唯恐二将有失,便派荀罃(荀首之子)前往接应回营。荀罃奉命点齐所部甲士前往接应二将。但是,由于数辆战车及甲士奔跑,疆场之上尘土飞扬。楚军大将潘党见此,以为晋军发动了全面进攻,便派人报知令尹孙叔敖。孙叔敖唯恐楚庄王孤军深入有失,便下令楚军分三路向晋军全面进攻。荀罃所率之兵,哪里抵挡得了楚军,一触即溃,荀罃被俘。楚军乘势向晋军大营杀去。

    而此时的晋军主帅荀林父不知大战在即,还想与楚军立盟。当楚军杀到眼前之时,在想迎战晚矣,无可奈何只有传令撤军。俗话说,兵败如山倒,一点不假。楚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杀来,而晋军的中军、下军,一点作战准备都没有,哪里抵挡得了,被杀得四散奔逃,血流成河。荀林父见此,唯有渡过黄河才能安全,于是下令:“先渡河者,有赏!”于是,中军、下军将士不再抵抗,拼命争先渡河。好在中军大夫赵婴齐已在渡口备下一些船只。然而,数万晋军如何能一下渡得过去。先上船者,急于逃生,欲划船而行;而后来者,急于扒船舷而上,船不能行。先上船者,见此便挥刀砍扒船之手,因而船中断指之多,竟可双手捧起,其悲惨之状,目不忍睹。

    而下军大夫荀首,本欲随败军退之。可是,当得知儿子荀罃困在阵中,不能逃脱,便率下军中的部族将士,奋力杀回,力图寻早荀罃,下军许多甲士随之反击。负责进攻晋下军的楚国将领连尹襄老及楚庄王之弟公子谷臣,被晋军的突然反击,打了个冷不防。连尹襄老被晋军射死,公子谷臣被晋军俘获。

    此次邲之战,晋军的中军、下军损失惨重,而上军却无损,皆因士会、郤克、巩朔、韩穿等早有准备。当楚军大将潘党率军攻来,早已设下七处伏兵,截杀楚军,楚军损失不小。但晋军大势已败,不可挽回,士会只好亲自率军断后,掩护上军安全渡过黄河,回到晋国。楚庄王率领楚军追杀至黄河岸边,见天近傍晚,便传令鸣金收兵,饮马黄河后,进驻邲地。

    此次邲之战,楚军大获全胜,打败了称霸数十年的晋国,中原一些原来依附晋国的诸侯国,皆弃晋附楚,楚庄王便成了中原的霸主,为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此战虽然说,楚庄王利用了晋军内部将帅不和,有一定的侥幸取胜的成分,但也反映了楚国整体实力的增强,与晋国确实不相上下。立大功者,一是大夫伍参的劝战,使楚庄王克服了惧晋的心理,坚定了与晋军决战的信心;二是令尹孙叔敖在战场上的指挥得当,乘晋军不备突袭,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使最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在这里要多说一下令尹孙叔敖这个人。孙叔敖,蒍氏,名敖,字孙叔,别名蒍猎。其世代为楚之官吏,祖父蒍吕臣,在楚成王时期担任过令尹,父亲蒍贾,担任过司马。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将其列为第一人,以贤能闻名于世,是古代为官清正廉洁的典范。

    据传说,孙叔敖小的时候出去玩,看到了一条双头蛇,便杀而埋之,回到家里忧而不食。母亲便问其故。孙叔敖哭泣不止,回答说:“吾听说,见两头蛇者死,今吾见之,恐将离母而去死也。”其母闻连忙问:“蛇今安在?”其回答说:“吾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说:“勿忧,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德,汝不死也。”

    孙叔敖在出任令尹之前,就曾率领家乡的人们“决期思之水,以灌雩娄之野”,兴修水利,灌溉农田,这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期思坡”(今河南固始县、商城县一带)。

    周定王七年(前600年),楚国令尹虞丘子自知不能胜任令尹之职,便主动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为令尹。楚庄王经过考察深知孙叔敖确有贤能,便传旨召孙叔敖入郢都,拜为令尹。当孙叔敖当上令尹之后,楚国的一些官员及庶民百姓前来祝贺。而最后来的是一位老者,身穿麻布丧衣,投戴白色丧帽,前来吊丧。孙叔敖见此,连忙正整好衣冠而迎之,对老者说:“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汝独后吊,岂有说乎?”那老者说:“吾听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闻听连忙拜谢说:“敬受命,愿闻余教。”那老者又说:“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听罢回答说:“甚善,谨记之。”自此,孙叔敖牢记老者之言。

    孙叔敖担任楚国令尹之后,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兴修水利,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使楚国进入了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特别是主持修建的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水利工程“芍坡”(今安徽六安市的安丰塘)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天下第一塘,现在已经成为六安市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孙叔敖虽然在楚国位高权重,政绩显赫,但从没有忘记当年哪位老者的告诫。有一日,孙叔敖遇到狐丘丈人。狐丘丈人对其说:“吾闻知,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闻听不由得惊讶地说:“吾愚钝不敏,故不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回答说:“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听罢回答说:“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说:“善哉言乎!如能如此,尧、舜亦感苦也。”

    孙叔敖虽贵为楚国令尹,功高盖世,但一生清廉简朴,多次坚辞楚庄王给予的赏赐,厚禄也多施于民,家无积蓄,临终时,连棺椁都没有。孙叔敖死后,家境贫寒,儿子靠打柴度日。后来,优孟(楚国王宫中的艺人)装扮成孙叔敖儿子的模样,在楚庄王面前表演,使楚庄王深受感动,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抚恤、厚待其儿子。孙叔敖的高尚品格,备受后人的赞誉。

    再说晋国,邲之战大败之后,荀林父主动承担罪责,向晋景公请死。晋景公便欲杀荀林父以警三军。士会便以晋、楚“城濮之战”之故事,劝说晋景公不要杀之。晋景公便听从士会得劝告,仍重用荀林父。而晋军大败的最大责任者先榖,唯恐将责任追查到自己头上,性命难保,便逃往北狄的翟国,还鼓动翟国等狄人偷袭晋国。后来阴谋失败,被晋景公擒获杀之,灭其族。由此,显赫一时的先氏一族凋零了。

    待晋国的政局平稳之后,晋景公对失去的霸主地位并不甘心。周定王十二年(前505年),荀林父向晋景公建议说:“方今楚强,然晋未衰,必出师于郑,示之以整,使谋而来。”晋景公闻听正合自己恢复霸业之心,便决定亲自率晋国中、上、下三军伐郑。郑襄公闻知晋军来伐,心中惧怕,哪里敢与晋战,便一面命令郑军全力防守,不许出战;一面遣使前往楚国求救。楚庄王也唯恐失去霸主的地位,岂能不救,便调集兵马准备救郑。

    欲知此次晋、楚之战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