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大明流贼 第五卷 新篇章 第二百四十四章 朱以海的烦恼

作者:木段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9-01-30 00:44:09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从赘婿开始拯救大明帝国 落难情缘 疯狂小县令 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大明修仙聊天群 澳洲崛起录 超时空史记 

    张献忠虽然深居蜀地,但各地的消息还算是灵通。

    这主要得益于蜀都商会的各位商人,他们的生意在天南地北发展的红红火火的同时,也无形中成了很好的情报传递机构。

    情报司的方不同利用这点,建立了隐蔽的情报网络。

    所以,无论是明清在湖广的战斗,还是满清对江浙福建的攻击情况,张献忠虽不能掌握微小细节,但大致方向还是明明白白的。

    1646年,实在是个混乱的年份。

    这时的中华大地,存在的年号有:大西使用的大顺、满清的顺治、南明朱以海的监国、朱聿鍵的隆武……

    因此,现在是大顺三年,顺治三年,隆武二年……

    纪年混乱,局势也更混乱。

    汉中战事进行的同时,清将勒克德浑在湖广面对李过高一功等人以守为攻,时攻时守,贝勒博洛正积极操练人马,平定地方乡民起义,争取全力南下攻打江浙。

    原本调回京师的多铎和阿济格也有了重新掌军的机会,多尔衮见风头过去,豪格等人拿到了好处之后,让他们二人再次来到江浙与湖广,争取一鼓作气,拿下湖广等地。

    诸多的大事将在这一年发生。

    …………

    南京的朱由崧、杭州的朱常淓先后被俘北去,当年储君之争的三个核心人物如今去了两个,唯一没被清军俘获的桂王朱常瀛也早就殒命,他的继承者安仁王也病死了,次子朱由榔成了桂藩新的掌舵人。要照东林党的意愿,这朱由榔毫无疑问就是这大明王朝唯一合法的继承人了。可是,事情却不像许多人想的那么简单。大兵压境之下,时局不断变化。朱由榔那边还没有什么举动,浙江和福建却先后建立了新朝廷。

    六月,从杭州一路辗转南逃的唐王朱聿键到达福州,受到南安伯郑芝龙的热情招待,并在第二天出任监国。二十多天后,郑芝龙拥戴唐王朱聿键登上皇位,改元隆武。大明王朝史上闻名于世的隆武王朝建立了。

    隆武政权建立之后,向尚未被清军占领的南方各省发出诏命,令其大小事务遵令而行,两广、赣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大明遗臣们纷纷上表,表示愿意归属隆武朝廷。这时候,身在广西的桂王朱由榔也表示,桂藩大小军政事务,悉听朝廷裁决。如有北伐之事,桂藩愿为前驱。

    朱聿键原本以为,朱由榔会因为血统问题与自己展开争夺皇位的竞争。因为桂王朱由榔乃明神宗之孙,跟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安宗朱由崧三位先帝是堂兄弟,也是大明现存诸王中血统最近者。反观自己,只是皇族的远支,自己的祖上不过是洪武皇帝十二子朱泾,虽然按辈分还是朱由榔的爷爷,但是已经是八竿子打不着了。只要朱由榔拿血统说话,这皇位无论如何是挨不到自己个儿的。

    朱聿键没有想到朱由榔不争皇位,更没想到朱以海要争皇位。朱聿键在福州登基没几天,朱以海就在绍兴被拥立为监国。朱以海的政权在对抗清廷的同时,也明确表示不会与福建合作,拒绝使用隆武年号,仍以弘光纪年,并表示第二年为监国元年。

    浙东军政大员们之所以拥立鲁王朱以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浙东就鲁王没有投降清朝,大家要拥立也没别的选择,毕竟最符合身份的桂王朱由榔远在广西湖南两省边界,山高路远,不可能按时赶到浙东即位。况且,人家愿不愿意来浙东还说不着呢。另外,许多大臣根本不知道朱聿键早在六月就已经登基称帝了。要不是这样,估计也便没了鲁监国。

    鲁王的朝中一些大臣在打听到福建朱聿键已经登基,便奏请朱以海放弃监国之位,退位归藩,朱大典、钱肃乐、方国安等一大批文臣武将都力请鲁王逊位。...

    浙东的鲁王政权和福建的隆武政权虽然因为争夺皇位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到了互挖墙脚、兵戎相见的地步,但是他们的抗清意志却远比弘光政权要硬的多。

    鲁王待在绍兴的王府里,整日思忖着如何守住钱塘江东岸,并借机收回杭州,甚至打到南京去。

    弘光元年(也就是隆武元年)八月,方国安、王之仁亲率浙东军一万会同来自富阳、于潜等地的义军进攻杭州。清朝浙闽总督张存仁惊慌失措,慌忙调集各路汉军回援,自己则退到苏州以免遭受不测。

    清军副将张杰、王定国奉张存仁的命令,赶赴杭州,汇集当地的清军,总兵力超过五万,占据了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明清双方在杭州东门外大战,明军很快不敌,被迫退守富阳。清军乘势追杀,攻克富阳城。明军慌忙渡过钱塘江。此战,明军和义军损失四千余人,丢弃兵器无数。

    朱以海并没有被眼前的失败吓倒,抗清意志反而更加勇敢。十一月,朱以海破格封方国安为越国公、王之仁为兴国公。二十号,朱以海在绍兴筑拜将坛,拜方国安为大将,称其为大明股肱之臣。

    方国安哪受过这等礼遇,激动地跪在地上,良久不知起身,一个劲的叩头谢恩。朱以海连喊了几声,方国安才转过味儿来,又连连叩了几个头才起身。

    十二月十九日,朱以海亲自来到钱塘江边军营犒赏将士,十万大军每人两钱银子、二斤肉、一壶酒。士兵们得到赏赐,自然是十分高兴、朱以海又说了许多要尽忠报国的话来激励将士,希望在日后的作战中可以逆袭,圆了他回到杭州的美梦。

    五天后,方国安、马士英、王之仁留下两万人守卫江岸并负责后续接应之外,带着八万大军渡过钱塘江直扑杭州。

    明军来势汹汹,但鉴于上次的战绩,这回张存仁并不觉得害怕,反而认为自己必胜无疑。

    统帅有了这样的想法,自然意志坚定下来,也没有像上次逃到苏州去,而是留在杭州亲自督战。坚守杭州的同时,张存仁即令浙西和苏南的诸路满汉大军回援杭州,意图里应外合,内外夹击来犯明军。

    梅勒章京朱马喇、济席哈、和托和总兵田雄、张杰、王定国先后奉命到达杭州外围。

    张存仁将他们分为三路,以迎击三路明军。总兵田雄首先告捷,斩杀明军八千余人;随即各路清军战报也跟着到了张存仁的总督府。看着一份份捷报,张存仁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连连击掌大笑。张存仁明白,这次杭州大胜,对自己,对朱以海意味着什么。

    朱以海满心以为,八万大军攻击杭州,即使不能全歼清兵活捉张存仁,也必然能攻克城池,使清军遭受重大打击。

    抠着时间等捷报的朱以海等到的却是败兵回城。

    方国安一进城,看见来迎的朱以海,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大哭不止,还一个劲儿的大骂自己无能。

    朱以海心凉到了极点。倾举国之力,用柱国之将,面对的仅仅是清军浙江一带的地方部队,还败的如此凄惨。还谈什么恢复杭州,克复金陵?越过长江收复中原,哼哼,鬼都不信!

    朱以海把所有的内侍宫女全都支开,自己一个人孤独的坐在王座之上,暗自流泪。

    浙东军连续两次杭州大败,隆武朝一些文武臣工未免有些幸灾乐祸。福建军队的实际控制者郑芝龙在朝会上就公然宣称鲁王不识时务才招致大败。另外,郑芝龙也多少为鲁王挡在自己前头挨了清军的打而自己得以安枕而暗自高兴。

    朱聿键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论实力,鲁王与自己并不容易分出上下来,隆武朝廷虽说政令通于南方各省,但各地督抚已经成了草头王,关键时候郑芝龙能不能靠得住,朱聿键都不敢打包票。就算郑芝龙忠心耿耿,福州军真的打得过清军吗?朱聿键陷入了沉思。

    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脑海里出现:联贼御虏。这联贼御虏说白了就是联合大顺军和大西军的余部共同抗击清军。弘光朝的联虏平寇方针使得清军进入中原几乎如入无人之境,大顺军、大西军遭到清军追击,还受到明军的截杀,损失十分惨重。明朝君臣志得意满之际,清军却迅速南下,占领南京、杭州等江南重镇,使得自己在这福建重建政权也感到万分危急。

    是该变变了。朱聿键决意联合农民军余部共同抗清。

    第二天,朱聿键召集群臣,并未商议,而是直接以诏书的形式将自己的想法向群臣公布。

    内侍宣诏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明立国三百年,值此遭遇剧变。崇祯十七年,闯贼陷京师,先帝蒙难。后又有叛贼吴氏三桂引鞑虏入境。安宗史公君臣以贼为社稷大患,乃欲联虏平之,竟招大祸,中原沦丧、二京不守。今天意已明,我朝社稷之大患,非贼也,乃虏也。前日浙东军败,朕深知官军之战力已衰。护国保驾,除赖福建、湖广、两广之官军外,亦可利用流窜于江南江北之贼军残部。况今李贼、张贼已死,贼军群龙无首,各不统属。朝廷若不早日收纳,则彼必降于虏,乃使鞑虏如虎添翼,我朝岂能御之?不若使其归顺,赐予官职,赏以爵位,令其击虏。则我军亦如虎添翼也,故可不愁恢复。各文武臣工需着力筹办此事,赴各地招安贼寇以充官军。钦此。”

    众文武听得如此诏令,惊得一身冷汗,但随即又镇静下来。

    户部给事中王斌对此不以为然,上奏道:“陛下,自古官贼两立,不可随意招安。况且贼寇多不忠诚,贼首李自成张献忠就曾多次叛而复降、降而复叛,不可相信。如若阵前倒戈,我军岂不是未战先败嘛!”

    王斌话音未落,朝臣们纷纷议论起来。

    朱聿键大怒,几乎歇斯底里的吼道:“尔等需注意,朕不是跟你们商量,而是让你们遵令而行。你们需要的不是提什么建议,而是给朕老老实实的干好这件事。”

    大臣们见朱聿键真的生气了,个个又不说话了。许多人等着掌握实权的郑芝龙出面阻止,却未听到他说出一个字。

    郑芝龙听着朱聿键的诏书,心底里笑都来不及,何必要去反对。郑芝龙的如意算盘打得其实挺好,只要不让我出兵,保住我手里的这些人枪,管你们做什么!招安贼寇好啊!让他们去打清兵,赢了算我的,输了是贼寇不忠。何乐而不为!

    郑芝龙正暗自算计着,朱聿键突然主动问郑芝龙道:“郑爱卿什么意见?”朱聿键想的是让郑芝龙这样有着足够威信又是实权派的人出面赞成自己,则这个诏令必然可以得到有效推行。

    郑芝龙被问,先是一怔,随即应道:“陛下圣明,臣遵旨奉行。”

    诏令随即飞出福州城,发向各省。各地明军停止了对各地农民军的绞杀行动,转而实行招抚和联合。

    (本章完)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