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红楼探秘 第七卷 第六章、朝代年纪和主题思想之谜(6)

作者:红楼说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7-10-05 11:01:03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傀儡太子教你做万古暴君 大周帝婿 狗特务,好痛快停下,别折磨我了 小庶女的逆袭:妃子不善 大明不革命 我与刘秀二分天下 开局诈尸:藩王带头造反 抗日之忠魂传奇 

    大观园就是“风月baojian”,在它的面前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一切悖逆之行在它的照耀下都会原形毕露,都会罪责难逃。这也是大观园又被称作“天仙宝镜”的原由。大观园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与贾府形成了对立之势,这种对立体现的是真和假的对立,正和邪的对立,水与火的对立,君子和小人的对立。林黛玉说:“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所谓“家庭之事”,指的就是皇家立储的事,因为这件事历来被看作是皇家自己的私事,外人无权干涉,故而被称作“家事”。尽管是“家事”,但它涉及到大清的江山社稷,涉及到子孙的安康福祉,涉及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皇家的“家事”没有小事。由于储君只有一个,每个成年的皇子都有资格坐在这个位置上,因此相互争斗就不可避免。斗争的性质必然是你死我活,斗争的过程必然是残酷激烈,斗争的结局必然是两败俱伤。这就是为什么“天堂”会变成“地狱”的原因。



    脂砚斋说:



    观者则为大观园费尽精神,余则为若许笔墨,只因一个葬花冢。



    这个评语直接点出了大观园的另一个面——坟墓。既然是坟墓,里面埋葬的是谁呢?黛玉的《葬花吟》给出了答案,里面埋葬的是“花”。“花”又是谁呢?“花”就是主人公“花袭人”。林黛玉在《葬花吟》中唱到:“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里的“净土”指的就是大观园,而“艳骨”指的就是“花袭人”。所谓“袭人”即皇位世袭之人,也就是随时准备“补天”的皇嗣。贾母之所以把自己的丫头“花珍珠”给宝玉做“袭人”,体现的正是其皇嗣的身份。然而,这个“花袭人”的命运却是以悲剧告终,所以大观园成了他的坟墓。



    其实,大观园和风月baojian一样,正看是美女,是春色,反看是骷髅,是坟墓。墓主人是“花袭人”,《石头记》是他的墓碑,上面的文字是他的墓志铭。可以说,这是他留给后人唯一的文字记录,唯一的历史凭证。他的一生正如僧道总结概括的那样:“美中不足,好事多魔”、“乐极生悲,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如果说太虚幻境预示了皇嗣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悲剧命运的话,那么大观园的故事就展示了这一悲剧发生的原因和过程。二者就像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一样,相互照应,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共同见证了主人公“明明德”的品质,也共同见证了他的不幸遭遇。



    4、关于年纪



    一段真实历史光有“朝代”,光有主题思想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年纪”,否则无法对号入座。过去,年纪是用帝王的年号来表示的,清朝基本上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所以故事的“年纪”将直接透露“葫芦庙”的主人是谁,这段历史究竟涉及到哪一任皇帝。



    作者对这个问题的披露,同样是采取了化整为零的办法,而且手段更加隐蔽,伪装更加巧妙,线索更加不易察觉。我们只能将散落在各处的零星线索一步一步的拼凑起来,最后才能确定它的年代和时间。从时间上看,书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发生在“国朝定鼎”将近一百年的时候。从“补天”主题来看,这段历史与权力交接和朝代更迭密切相关。这样一来,我们搜寻的目光就可以定位在一个相对接近的范围之内,然后通过其它信息的补充,最终确定它的年纪。



    既然是发生在清朝的事情,那么“国朝定鼎”应该指的是皇太极在沈阳即帝位,改国号“大金”为“大清”,改年号“天聪”为“崇德”的1636年。从那个时候起,这一北方的游牧民族(女真族)以大清国主人的身份正式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开启了一个新的朝代。那么,距1636年将近一百年的时候,这个王朝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熟悉清朝历史的人可能马上就会想到康熙传位之谜案。这是发生在1722年11月13日的事,这一天康熙驾崩,隆科多突然宣布,四阿哥胤禛是康熙遗诏指定的接班人。这个结果让所有皇子都无法接受,对这个说法根本不相信。胤禛就在种强烈的质疑声中登上了皇帝宝座,成为了康熙之后的又一任皇帝。然而,兄弟们并没有善罢甘休,对他继位的正当性提出了强烈质疑,认为他有假传遗诏,阴谋篡位之嫌。一时间,雍正矫诏自立的传言在朝廷上下,坊间街头迅速蔓延,越传越盛,几乎成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特大新闻。后来的学者对此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也成了清朝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桩悬案。



    雍正继位的谜团至今都没有解开的主要原因是,雍正根本拿不出过硬的证据自证清白,能摆在桌面上的所有的文献都有漏洞,所有说辞都难以令人信服。为了消除人们的怀疑,他还亲自撰写了一本叫《大义觉迷录》的书为自己进行辩解。然而,这本书不但没有消除人们的疑虑,反而带来了欲盖弥彰的负面影响,结果越描越黑,把自己弄得十分尴尬。(未完、待续)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