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醉唐风 正文 第七章 封爵

作者:与小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5-10-16 19:04:19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晚妆媚 永乐皇孙:外挂朱元璋,朱棣疯了 皇帝:七皇子何时来反?朕开城门来迎 养蛊人在红楼的邪异人生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穿越:从八佰到巴顿 风流万岁爷 大秦:我的心声被政哥偷听了! 

    第七章 封爵</br>    叶明彰觉得自己现在的日子很悠闲,每日里睡到日晒三竿没人打搅,满营乱逛也没人说什么,虽然一天只有两顿饭,但也无妨,自己多做一顿就是了。军中的伙食就不是人吃的,乱糟糟的一大锅,怎么看怎么像小时候在老家贴对联的浆子,还有一股怪味,可不能吃。只是程处默自打自己弄一顿火锅后就顿顿来自己的小帐篷里蹭饭,食量还齐大,弄得自己每天做饭都要多做出许多了。

    头几日处默丢给自己一个参军书记的职务,前天又丢给自己一份文书,打开一看却是告身。写得很简单,总共总没几个字:叶氏明彰,长安人士,右武卫折冲校尉麾下参军书记。

    这便完了?叶明彰在鄙视完告身上的字迹后,又鄙视了番这种偷工减料的做法,随手就丢到自己的床铺上。自己还有个小祖宗要喂,可不敢怠慢。

    小白的脾气最近见长,虽然还是不大,小小一只,对吃得却挑了许多。也怪自己,眼见军营伙食太差开了小灶,如今弄得小家伙儿吃熟食吃上瘾了,味道差一点就不会吃,还发脾气。罢了,既然跟了自己却是不能怠慢,反正每日做饭都要多做出许多来,不差这小东西一口。在吃饭上面,叶明彰觉得总来混吃的程处默和小白没什么分别。

    参军书记的工作很简单,刑罚、操练、巡查、后勤这些东西是程处默和军司马的事儿,自己只要负责将每日里的粮草耗损、操练等情况记录在案也就是了。不复杂,却有些繁琐,但对叶明彰而言没什么难度,辞职前这种事儿没少做,文员不就是这样,什么都干,却也仅限如此了。虽然不会写毛笔字,对大唐的文字也只是做到能认全而已,却不妨碍叶明彰发挥来自后世的优良传统。短短几日,别的字没有进展,一个“阅”字却颇有大家风范。

    陇南的日子闲得很,大将军的军令下来后却成了另一个样子,全营上下忙得不可开交。大唐缺盐,临海之地虽然有煮海为盐的法子,收货却很小,不然老百姓也不至于用那臭烘烘的破布佐味。至于盐井,这东西还在少数。现在既然得了能从有毒的卤盐矿中取盐的法子,自然要采个够。离冬季还有数月,陇右近来又很安稳,干脆全军取盐,不采出个几十万斤不罢休。至于处默这一营因为离盐矿近,又是最初得了这法子的,就领了十万斤的任务。

    程处默告诉叶明彰这消息的时候,满面油光,正埋头狂扫一巨碗油泼面,完全没看见叶明彰那一脸震惊的样子。唐时的一斤可不是后世十两来算的,虽然一两的重量差不多,但这时候的一斤可是等于十六两!所谓的“半斤八两”,便是这么来的。十万斤的盐,里外里差不多相当于后世十五六万的数目!全营上下不过三千多人,还要刨除去每日巡查警戒的人,要在冬日前弄出十万斤,着实不易。

    没法子,改变工艺吧。法子本就是自己教的,自然要自己主事,处默杀人打仗是一把好手,制盐除了玩命使唤士卒外就没了,照他的法子就是弄出来了全营将士也累得和死狗差不多了。

    叶明彰是小看了将士们的能耐,自打从盐矿里弄出第一锅盐开始,全营上下都嗷嗷叫着猛劲儿干,每日里只睡两三个时辰不到又怎样?这盐可是给陇右右武卫上下几万将士吃的,都是兄弟袍泽,自己累点儿没什么大不了的。

    将士们不把自己当人玩命儿得干,叶明彰却不忍心。扯着嗓子把全营将士喊得团团转,谁采矿、谁过滤、谁煮盐、谁寻柴、谁取盐,谁干什么分得一清二楚,从盐矿采出来到出盐整个过程仅仅有条。当然,使唤完人的叶明彰又闲了下来,倒是处默惊奇地发现近几日出盐的数目更多了,将士们也没怎么累着,心下对这个兄弟不由得更佩服了几分。

    其实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叶明彰自己就不觉得,不过用了一点儿流水作业的概念,让身强体壮的去采矿,心细的过滤罢了,活计和之前比虽然少了点,却更有效率了。陇南平静的生活让叶明彰骨子里的懒病犯了,于是躺在躺椅上晒太阳的时候更多了。参军书记是文职,操练什么的纯属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处默一开始对叶明彰这般还有些看不过去,后来见实在舒服,陇南也确实没有什么流寇,好奇之下就试了试让叶明彰一趟半天不动地方的椅子。从此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叶明彰只要又做了一个,总和自己抢也不是个事儿。

    兄弟俩儿在陇南悠然自得,右武卫中军大帐的程咬金却没那个心思,一个人在主账里走来走去,心下很是烦躁。

    “今有异人自白石山下,献制盐妙法,日得精盐百余斤,特拜参军书记,帐下听用。”

    折子上的内容看了数十遍,所谓的制盐妙法自己也试了下,确实无误。处默是自己的长子,做事虽然风风火火,在这事儿上却不敢妄言,看来是准的。但这突然冒出来的小子到底是何方神圣,程咬金却没了方寸。奇装异服,说得却是一口地道的关中话,密报所言其也不似异族之人,是汉家子弟无疑。可怎么就会那么多奇妙的法子。说是恩师所受,但那白石山是纯粹的深山老林,陇右这片儿也没听说有什么奇人异士,怎么就突然冒出这么个小子?

    大军里的斥候若是探查个敌军动向还是好用,可若是想查明一个人的来路出处就很难了,程咬金也没有动用那些人的权利。罢了罢了,自家小子自己明白,一个人时好时坏处默还是看得出的,究竟如何自己再看就是了,料想也差不了多少。思及此处,程咬金的心不由得平静了许多。陇南的事儿已经写好折子递上去,相信那些人也会有一份情报送上去,剩下的就是等了。

    “白石山,陇南,制盐妙法?不过十三四的样子,自称长安人士,还有个老师?有趣,有趣……只是为何出现得如此突兀,连密探也不知道这小子到底从何而来,线索自白石山中老君观就断了?罢了,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既立下如此大功,一个小小的爵位还是值的。恩……既然是长安人士,便封清平食邑百户,领清平子爵吧。”

    太极宫中的李世民自言自语着,朱笔批注下叶明彰就成了大唐的一个小小子爵。在李世民眼中,叶明彰只是个学了些异人学识的小子,原没有那制盐妙法来得重要。有了此法,于国于民裨益良多。

    合上程咬金的奏章放到一边,明日自然会有旨意下到陇右,一个小子罢了还犯不上自己太过上心。又拿起一本奏章翻看,却是今年关中屡遭大灾,先逢大旱,后遇蝗灾,百姓缺粮,卖儿卖女以换口粮,奏请赈灾抚民的。这才是正事,不可怠慢。

    大唐初年的官员办事效率还是很快的,圣上的批示上午下发到中书省,还未到中午便有一骑怀揣圣旨直奔陇右,不过几日就到了叶明彰手中。叶明彰看着圣旨心底的一块大石总算落了下来。

    “总算是成了唐人。”叶明彰暗自感叹。自从被程东带到大营到现在,虽然面上表现得无所谓,心底还是忐忑不安的。说白了,自己就是个黑户,也可以说成所谓的流民,要是被抓可是要去服役的。这下好了,一道制盐之法换了一个清平子爵的身份,总算是有了个身份。大唐初年的爵位不值钱,公、侯、伯、子、男,子爵又仅仅比最次的男爵稍好,叶明彰却很满足。

    既来之则安之,归家无望的叶明彰只有融入这个世界才能安稳的活下去。被现实蹂躏得遍体鳞伤的叶明彰只有活下去这一个愿望,能活得好点儿,能成为这世界最强大国家里众多勋贵中的一员,就足够了。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