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密宗大阿阇梨 清泷~千年护法情义重 第30话 如泇心事

作者:如泇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19-01-30 00:36:43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丧系女主她不想开大 书籍1398582 书籍1392056 我有一剑,可斩日月 书籍1392249 玄幻:过往曝光,女帝们哭求原谅 玄幻:开局抽到神里绫华的袜子 复仇:带着替身归来 

    第30话如泇心事

    密宗大阿阇梨——如泇心事

    写下《密宗大阿阇梨》这个宿世的故事,是不想将其淹没人间。

    人的一生很短暂,在这短短的数十个寒暑中,去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在自己的百年之后也是无憾了。

    上师常常对我们说:“要一世赶三生。用最短的时间去做最多的事,去做最有益的事,不要将自己的时间白白的浪费掉。”

    放眼身边的朋友,为爱情无法自拔,为金钱舍弃健康……

    这个世界是末法的世界,人的心不正,走了歪路。

    这个世界需要正法,需要佛法。

    这个世界,有正法存在!

    我知道宗教——佛法、密法可以改变人的心,令人心改正。

    可是你知道吗?

    你相信吗?

    如何让你明白——真正的解脱是在人心呢?

    这个世界,不是拥有金钱就会开心,就能解脱。

    真正的解脱,是——心灵上的满足,灵魂的提升。

    密法在唐代大盛88年之后,绝传了!

    法脉在中国断了,传到了日本并且保存了1200年。

    当年从惠果祖师手上接过法脉的空海和尚曾经承诺:若他日密法在中国绝传,无论千秋也必定将密法归华。

    没想到这一等,就竟然是1200年。

    现在的密法,由日本重新传回来。

    由怡然金刚传承,密法终于归华了!

    怡然金刚开创的港密,融合了唐密(唐代的密宗)、东密(东传日本的密宗)、台密(从日本传回台湾的密宗),港密才是密宗最正统的传承。

    何謂密教?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開悟。

    當他傳授修持方法時,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明白、領悟當中內容,人們於是將之稱為“密”。

    佛祖有見及此,於是因應每個人的智慧而說法,從密教到顯教,到八萬四千個法門,殊途同歸。

    密教又分為:唐密、东密、藏密。

    何謂唐密?

    密法以龙猛菩萨为初祖,龙猛将法传于龙智菩萨,龙智再传于弟子金刚智。那烂陀寺达磨掬多弟子善无畏于唐开元四年(716年)入中国,传法于一行阿阇梨、玄超等。金刚智、不空三藏,在唐开元年間入中国,將金胎二部大法互授,形成密教大法的融合,稱為唐密最巔峰的時期。不空传法于中国的惠果和尚。密法在唐代大盛88年,令唐國有了舉世無雙國力。這段時期的密法稱為唐密。

    其后惠果将法再传当时的日本留学僧空海和尚,中国密法自此传入日本,稱為東密。

    傳入西藏的則是藏密。

    中国的法脉,唐密则因武宗滅佛而絕傳。

    東密:

    东密则指傳入日本之後的密法。唐密传于日本空海和尚之后,在日本京都教王护国寺(简称「东寺」)所传之密法(故称「东密」)。所传为事部、行部、瑜伽部三部密法,主张金刚界、胎藏法两部不二。空海之弟子众多,演为广泽流、小野流两系。后因宗义之故,又分为古义、新义两大系统。另外還有天臺密宗等。

    藏密:

    藏密在传承的过程中,太多的融入了西藏的本土宗教,已经不是纯粹的密宗,是西藏的宗教了。

    藏密已经演变成了西藏的宗教,双修法令藏密已经走了歪路。

    而纯粹的密宗(唐密、东密、港密)没有双修法。

    密宗的“真正双修”是指——人与宇宙之间的瑜伽、融合。

    一个正信的宗教,不会教导人们走歪路、行邪法。

    我并不是诋毁任何的宗教。

    只是想讲,有一部分的人,的确是利用了宗教,利用了藏密去做了一些坏事。

    一个正信的宗教,所做的事一定不会违背社会道德、良心。

    只要你以此去看,就可以分辨真伪。

    我所讲的密法,不是藏密,不是東密,而是港密。

    怡然金刚开创的港密,傳承自空海大師的東密(東傳日本的密宗)、融合了唐密(唐代的密宗)、台密(从日本传回台湾的密宗)。

    为什么港密才是密宗最正统的传承?

    不妨追溯历史……

    从西晋开始,汉族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长时间的内部战乱,这就是史上知名的“八王之乱”!当时是整个家族、整条村庄在族长、村长(称之为“太公”)带领下的扶老携幼式的长途南下,因此把当时的中原汉语、文化、习俗全都带到了广东。

    唐朝建立后,中原的战乱终于平息,汉人南迁也告停止。李唐又是近四百年的太平盛世,中原汉语再次重新统一,且广东地区到唐朝末年其汉语也由汉朝时期的汉语也逐步演变为唐朝的汉语(尽管两者并无好大区别)。

    北宋初年时,中原地区的汉语仍能基本保持汉唐语言,当时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官方的权威发音韵律书《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里面标注的文字发音与现今的粤语高度吻合。

    但之后中原因为受到西厦、辽、金、元等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占领,汉语开始胡化,到了南宋时期“中原汉语”已经由“汉唐汉语”(粤语)演变为现在的“客家话”了。

    而偏于一隅的广东却是一直极少战乱,基本没受到北方游牧少数民族的影响,所以一直保留着汉唐时期的语言、文化。

    因此大量的唐诗宋词现在只有用粤语来读,才能符合诗词基本的“韵律美”了。

    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竹枝词》为例——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知名的情诗也是古汉语文学的代表作,不直接表达而运用了古汉语内“语意双关”的表述手法,用天气的“晴”的有无,来代表男女之间的“情”的有无。在粤语里“青、平、声、晴”均是同一个韵母的,读来完全符合诗词的韵律美,用粤语一读就能体会出诗词的意境了。

    但胡化的普通话,“声”字的韵母却变了,结果用普通话读的话第二句完全不押韵,连诗词最基本的韵律要求都达不到,大煞风景!

    又如同是唐代的著名诗人“王维”的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粤语里“亲、人”是同韵母的,符合诗词的押韵要求。但普通话里这两个字就又不同韵了。从这首诗作可以肯定唐代的山东人说的也是与粤语一样的古汉语。

    广东省内广府人的生活一直安稳,所以语言一直保留着汉唐时期的特征,但也并非一成不变。由于广东地区与海外的交流频繁,粤语也融合西方外来的发音,成为现代粤语。

    香港中文大学的何文汇教授,认为标准的粤语发音应该是严格按照北宋初年的《广韵》的音!于是他藉着香港政府推行的“粤语正音运动”而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制作了一系列的电台、电视节目,推广他的“复古汉语”,并成功让香港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发音更改为《广韵》的音。

    结果香港推广的是复古汉语(即复古粤语)。复古汉语就是1200年前,最古老的唐代中原地区的发音。

    也就是说1200年前,空海从日本来到唐代中原地区——西安青龙寺传承密法,他学习的密宗咒语发音是“复古汉语”。与现在香港的“复古汉语”发音是一样的。

    港密的传承,连发音都与1200年前的发音是一样的。

    你说,这是不是真正的正统传承?

    作為港密阿阇黎,我所寫下《密宗大阿阇梨》,這個故事是1200年前密宗祖師的故事。

    无论你是否有宗教信仰,是否相信我所说的故事,但我已经决定将这个宿世故事写下来。

    当我在午夜梦回之时,在写这个故事之时,我好像又一次重返宿世。

    这个宿世,让我喜,让我悲,让我无奈,让我心情沉重。

    知道了,见证了,却无法去改变,心情真的不好受。

    但我仍然会坚持写下去,将历史记录下来。

    我的故事中,没有一般网络小说天马行空的虚幻,也没有夸张的描写,但绝对是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如果你喜欢密宗,希望了解密宗,那么必定会喜欢。

    密法不易遇到,没有宿世缘分的人,不会遇到密法,也不能听闻佛法,请珍惜彼此相遇的缘分!

    或许1200年前,你也曾经参与其中,你可能会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宿世。

    前几天,有网友追问,为什么没有更新?

    听到她的话,心中很感动,原来真的有人在看这个故事。

    作为居士身的密宗阿阇黎,也是一个俗人,也有俗事的牵绊,为了好好的将这个宿世故事表达得更明白,我正在不断地完善之前的章节,不断的完善故事的详情,希望大家能够更了解这个故事的背景,了解当中的每个人物,因此更新可能会慢了。

    如果你喜欢这个故事,请【收藏】。

    这样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最新的更新。

    宿世的故事,不只是一个,1200年的投胎中,为了心中宿世的大愿,故事不断,或许那天心血来潮会将其他的宿世故事写下来。

    朋友说,希望我写下上师“怡然金刚”的故事,写下自己的故事。

    这个今生传奇,需要得到上师的首肯,或许吧,或许有一天,会写下【我的密宗修行之旅】。

    【密宗大阿阇梨】的故事,会继续写下去,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

    这是如泇的心声,纯粹个人的观点,如果对大家造成困扰,在此抱歉了。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