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穿越之无上剑尊 正文 第59章 道尊法谕如律令 (8)

作者:浪子泉少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17-06-04 14:44:27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混沌道君 婚约对象是七位师姐,我要退婚! 我是仙 双穿,从当个倒爷开始 修仙:我成了仙子的云养道侣 书籍1395161 穿成魔教妖女,带全宗门卷哭正道 成魔门叛徒,清冷女魔头千里追夫 

    比起穿着粗布衣衫的司马承祯,来人可要华贵许多。

    一身紫金道袍衬着他卓尔不凡的出世气质,就好像真武大帝下了凡尘。

    “玄游师弟,你来了。”

    司马先生收了功,心中微微遗憾。

    不禁感慨:俗事纷扰,竟连不受影响地打一次坐,都成了奢望。

    看着师弟的锦衣玉服,烨然若神仙模样。

    司马先生想说什么,又无奈地微微摇了摇头。

    要知此“神仙”非彼“神仙”。

    人间富贵,转眼成空,岂可贪恋?

    自师父走后,这个师弟就越来越不像话了。

    把修行抛之脑后,反而去经营那些权位利益之事。

    自己善言相劝几次,都被他搪塞推之,仍旧我行我素。

    天下道尊的二弟子这个名头,实在误人。

    师弟玄游子天赋禀异,比自己高出不少,生来即有道缘。

    道尊也是因此才收他入门。

    先天以备,后天又遇名师,实在是不小的福缘。

    只要师弟潜心修行,不为外事所累。

    不出六十岁,他达到的境界甚至能比肩师傅。

    偏偏造化弄人,道尊的尊崇地位让他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起来。

    不少权贵附庸风雅,徒慕丹道,把自己这师弟敬若神明。

    玄游子的仙号,流传极广。

    面对纷至沓来的财富,地位,名号,声望,这师弟已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师兄,黄天圣教的消息来了。”

    “说来听听。”

    “前己日,黄天圣教在青城山回龙坡召开集会。应者近万,不过都是些三流人物。会上黄天圣教大散黄金,人人有份。后来更用了一种毒烟把众人迷倒。谁知第二天醒来,众人闹着喊着还要那毒烟来吸。简直匪夷所思,不可理喻”

    “我说嘛,那些草莽之流怎么可能服服帖帖受黄天圣教的管辖。原来财帛动人意。不过是点石成金的雕虫小技,竟然骗过这么多人的眼睛。若都是实打实的真金,就怕国库里都没那么多罢。”

    “不错,财帛动人意。因此我道门中人,对点金术管控极严。必须由师傅择人而授。并且不可滥用,否则贻害无穷。”

    “唉,点金而来的假金。无论是色泽还是密度,都与真金无异,并且不怕火炼。只不过,三百年后显露原型,复归土石。这数量巨大的金子万一被那些贪图享受的人大肆挥霍。流入这市井之中,岂不被他们买空半个大唐。如此一来,必然造成物价上涨。而百姓手中银两有限,叫他们如何生活?更何况,三百年后,后人手中黄金忽变土石,岂不无处说理,一夜入贫?点金术祸在当下,患在千秋。先贤潜心修行,身无外物。渡世济人时,只有遇到需要银两的境况,才点出几两。如此积累功德,方不算过错。”

    此事关系重大,令司马先生颇有些义愤填膺。

    先生的意思,便是我们后世所谓的通货膨胀。

    道教自成立之初,便以渡世济人为己任。

    历朝历代,甚至早在黄帝时期,便有道教先贤活跃在历史舞台。

    兴周八百年之吕尚,旺汉四百年之子房。

    便是道教中人辅佐贤君的代表人物。

    诸葛武侯神机妙算,具经天纬地之旷世奇才。

    早料到汉祚将尽,却六出祁山,只为感昭烈帝三顾之恩。

    如此逆天而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豪举,以星落秋风五丈原的凄凉结尾。

    实在是因为一颗牵系黎民百姓的赤子之心。

    道门之人看似不问世事超然物外,实则心系万民胸怀天下。

    可谓:道似无情还有情。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细细思之,实则隐含了“天地大仁”的深刻蕴意。

    黄天圣教为了收买人心,不择手段,滥用点石成金。

    置百姓生活于不顾,司马承祯不得不管。

    虽然看似没有刀光血影,不比十年前的魔门之乱。

    实则问题的严重性有过之而不及。

    且不说那一箱箱假金散落各地。

    贪婪一旦觉醒,便如决堤溃坝。

    黄天圣教一定还会大肆炮制假金,来填补众人的贪婪之心。

    如此为祸更深。

    念及此处,司马承祯的额头起了津津冷汗。

    这件事,既然出自道门,便要由道门来解决。

    师父归隐近十年,仙踪难觅。

    道教几大宗派间又多有分歧,除了众人公认的天下道尊,也就是自己的师父外,没人能统帅天师,正一,灵宝,清微四道。

    就连岐黄门,排教,太和剑宗,茅山,崂山,太平道这些道教分支都无法号令。

    如果仅仅靠自己的势力,还不足以面对如此大的祸乱。

    需要调令道门中人一起行事,才能把影响降到最低。

    若是自己挨家挨户,走遍天下,一言不合,上去就打,打完拿金就走。

    也不知道猴年马月能解决,更何况这是下下之策。

    司马先生心下焦急,陷入深思。

    一位弟子神色慌张地跨门而入,顾不得“举步低且慢,踏实方更进”的实训。

    “师伯…师父”

    “怎么了,何故这么慌张?”

    弟子强命自己镇定,偏偏喘得说不出话。

    “没长进。”

    玄游子面露不悦之色,伸手抚在弟子后胸。

    那弟子只觉一股清凉之气充塞胸臆,窒息之感荡然无存。

    “弟子谢过师父。禀师伯,师父。朝中高公公亲传皇上圣旨,师父命弟子和师弟四人亲送回往帝都。”

    “高公公可好。”

    玄游子打断弟子的话问道。

    高力士深得当今圣上宠信,乃武后时期便提拔上来的人。

    权倾朝野,显赫当时。

    此番亲传圣旨请师兄弟二人上王屋山,皇上的重视可见一斑。

    “托师傅洪福,一路上一帆风顺。”

    这名叫道铭的弟子显然很机灵,恭维之间回了师父的话。

    “后来怎样?”

    白云子司马先生问道。

    “回师伯,后来我们归途行至鄂州地界。在街上遇到一位年轻人双目无神,状若癫狂,好似中了邪。弟子想,师父一直告诉我等,修道之人要心系天下,渡世济人。弟子便上前帮忙,可那年轻人死命挣扎,近身不得。后来,他一掌击自己脑后,把自己拍晕。弟子上前搭救之时,猛然见他腰间悬了一物。兹事体大,弟子与师弟们不敢怠慢。便把他连夜抬了回来。”

    “腰悬何物?还要我问一句,你再答一句吗。”

    玄游子斥道。

    “弟子不敢,实在是兹事体大。还请师傅师伯亲自过去一看。”

    道铭为人机智,办事妥帖。

    这也是为什么自己把送高公公回京的事交付与他。

    如今他如此慌张,一副谨小慎微的模样。

    也许还真出了什么大事。

    玄游子略一沉吟,向司马承祯道。

    “那就劳请师兄随我一观。”

    (本章完)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