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神朝演义 劝课农桑,兴办百工 第二章 又三年

作者:尚书左仆射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9-01-30 00:35:18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夫郎赘婿又在硬饭软吃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和离前,我暗中搬空了极品婆家 民国黑旗军 贞观小闲王 靖难攻略 我刚登基称帝,她就说我是昏君 顶级作精穿成和亲公主 

    听着夏正平开口,众人便是纷纷附和,这一个方法的确不错。若是能够得到暹罗国的援助,那么夏正平所面临的粮食危机,必然会得到解决。

    “诸位臣工,你们看看,应该派遣谁前往暹罗国,进行求援?”夏正平见着众人附和自己,便是开口询问,“必须是熟悉暹罗国的人才可以。”

    “非臣不可!”班列中走出一人,众人一见,那人却是百里子明的助手秦则,“下官的祖籍,原本是暹罗国,在那里也是有着一些朋友的。此一番,便是我最为合适,诸官不必和我相争!”

    夏正平闻言,便是点了点头,道:“如此一来,向暹罗国求援粮食的事情,就交给秦则了!”

    “下官遵命!”

    “公羊忠何在?”夏正平见着秦则答应,便是想到了一件事情,“农籍民众大概有多少?”

    他的问话,有些前言不搭后语,原本是商议对抗大旱的事情,为何这一问,却是跟农籍有关?然而,众人虽然不解,但是并不代表着有人不明白夏正平的意思。

    明白夏正平意思的人,自然是公羊忠,他听到夏正平叫自己,便是立刻走出班列拱手道:“禀报主公,巴州、蜀州,农籍之人,共计一千两百万户,至于交州、南蛮之地以及吴州的一部分地区,还未来得及统计。”

    “主公的意思,是不是想要免除农籍之人的赋税一年,让他们自食其力,而减轻民众的负担?”公羊忠说出了夏正平的心思,“若是如此一来的话,倒是能让百姓们安定下来。”

    夏正平听着公羊忠的话,不由得点了点头。这个公羊忠,虽然是巴州第一丑男,但是却是极为机敏,能够很容易的就知道自己的心思。

    他的确如同公羊忠所说的那般,有着这样的打算。往常以来,赋税的征收力度,农籍之民,虽然不高,但是以粮食抵收赋税的结果,造成的就是农民自己手上的存粮不多。今秋之后,当有赋税征收,夏正平如果这么算的话,免除今年的赋税,从而让农籍之人的手中,能够有一些粮食存货的话,便是能够减轻大汉的压力。

    这一个想法,也是刚刚夏正平才想到的

    众人想通了其中的道理,包括何士元在内,便是面带微笑,纷纷拱手作揖道:“主公英明,真乃是仁义之君!”

    “诏令:即日起,免除各郡农籍百姓的赋税两年时间!”夏正平微笑了一下,旋即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在桌案上的帛书,写着自己的命令,“黄安,你将这一份帛书,誊写数十份,转交给诸位郡守,让他们公示给民众!本年七月以后征收的粮食,也一并发还给农籍之人。”

    农籍之人的数量是最多的,想要解决粮食短缺的办法,其中之一就是让农籍之人不挨饿。实际上,说到根底,百姓易子相食的人,主体是那些握有大多数土地的农民,只有把握好这一个主体的粮食,那么整个汉王之地的粮食,就不会出现短缺。

    众人听着这样的诏令,便是再一次纷纷拱手,在他们眼中,现在的夏正平,已经从之前要攻伐天下,统一九州的帝王,成了仁爱礼仪之君,成为了爱民如子的贤能君主。

    政事堂原本比较凝重的氛围,现在也变得活跃起来,众人已经明白,眼前即将到来的大旱危机,并不是一件大事了。

    “自今以后,养兵屯粮,五年时间!让民众得以休养生息,也能够让南蛮之地的民众,融入到我大汉之中来!”

    夏正平再一次说出了自己的打算,众人齐呼,皆是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它能够使得大汉的国力在经过大旱之后,快速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抗击旱情,非一时一日之功,乃是长久的事情,不光光汉王之地,在想办法抗击旱情,其他地方也在。

    要知道,大旱的地方,不仅仅是夏正平所管辖的地区,而天文历法上的大旱预测,自然被各地的司天监,呈报给了自己的诸侯王。

    一时之间,对抗旱情的事情,摆在了各个诸侯王的面前。

    周王、楚王以及申不易,这三位君主,却是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之前的三国联军,消耗的粮草有点大,以至于到现在,他们的存粮,似乎也面临着和夏正平一样的问题。

    至于其他的诸侯国,因为地处偏远,且虽然有战争,但是消耗并不大,存粮倒是可以用来应急。但是,经此之后,各国的国力都明显衰弱了。

    尤其是周、楚、申三方。而反倒是夏正平的汉王之地,却是因为得到了暹罗国的援助,而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大旱持续的时间,有六个月的时间。在这六个月内,因为粮食的问题,最终导致了这三方管辖之地的民众,皆是易子相食,饿死荒野,不断逃离原本的居住地,进入了夏正平管辖的地界。

    在战争年代,尤其是现在多国并起的战国时代,除了土地,民众就是最为重要的东西。要不然,周王怎么可能凭借区区荆襄九郡的土地面积,就敢于抗衡天下近乎一半的诸侯呢?荆襄九郡聚集的民众,足以上亿,周王如果愿意,随随便便就能够征发出数百万的军队,要不然他怎么和天下抗衡呢?要不然,在过去的大夏神朝统治的时候,怎么敢于不朝天子,以至于出入都显现出谮越呢?

    这自然是前话,然而这一次的大旱灾情,来的有些突然了。荆襄九郡的地区,遍地尸横,百姓易子相食,很多地方都爆发了民变。

    百姓不安,最后的结果,就是背井离乡,以至于大部分的人口,都往巴州、蜀州等地迁移。

    夏正平自然了解过这一状况,他对于这种难民潮也是也没有办法,不过他倒是很开心。毕竟,因为旱情的缘故,削弱了周王的同时,却是将这些民众送给了自己,将自己的实力增强了。

    好在,夏正平从暹罗国得到的粮食援助足够多,在安顿好这些难民之后,便是为他们分配了土地。当然,其中一部分,自然是要被夏正平派遣到南蛮之地,进行屯垦。

    不光光是周王出现了这种情况,楚王封地的百姓,也是跨越了边境,进入了蜀州一代,成为了夏正平的民众。

    数月之后,夏正平进行了一次统计,他所在的地盘上,聚集着的民众,竟然是天下的三分之一,自然而然的就超过了周王之地。

    其余各国,自不必多说。

    汉王十二年夏五月,久违的雨水,总算降临。这一片大地之中,再一次充满了生机。而这个时候,因为民众涌入汉王之地的缘故,参加科举应试的人数也上升,夏正平不得不改变办法,将科举制度改为了三年一次的考试,才最终得到了解决。

    秋十月,天竺国遣使而来,请求互市通商。夏正平自然没有理由不答应,一时之间,南方边境,因为通商的缘故,逐渐富裕了起来。

    如此这般,持续了三年时间,直至汉王十四年,天下虽然战乱纷纷,但是夏正平与周王、楚王、申不易之间,却不曾发生过一些大战。

    因为汉王十一年大旱的缘故,以至于现在的三方只能处于防守状态,并不敢和夏正平交战。是年,汉王马步弓三军共计一百二十万,另有水军十万,沿海上下,防御着海疆,抵抗着外邦的侵扰。

    然而,事情永远都不可能是圆满的。

    汉王十四年,秋九月四日午后,汉王府衙中,有人快速走了进来,报知汉王:“百里子明病情加重,已经进入了弥留之际。”

    “快,前方带路,我立刻去往百里府上!”夏正平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年男子的模样,胡子也长了出来,言语之间,都充斥着刚毅严肃的表情,

    来人禀报的消息,夏正平很久之前便是知道了。他依稀记得,今年的春天,百里子明陪同自己,前往农籍之人的所在地,进行查看田亩,不曾想这一过程中,百里子明偶感风寒。

    虽然经过刘病已的调理,有所好转,但终究是因为年老体衰的缘故,风寒反复复发,最终病情再一次沉重下去,直至今日。

    实际上,与其说百里子明的病情是拖到现在的,倒不如说是因为刘病已的缘故,而为百里子明的续命一口气,否则的话,百里子明早就在数月之前就离开这个世界了。

    走在路上,夏正平不由得思考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跟随在自己身边的大多数文臣武将,都开始步入了中年,逐渐老去。他们很多人的作用,是无法为新来的官员所保持的。

    就比如现在的百里子明,对于汉王之地的钱粮,掌管的极为细心。换到其他的官员,夏正平倒是有些担心了。

    或者说,有百里子明为自己调配钱粮,自己在外征战,也是心里有底。

    一时之间,夏正平不由的觉得,韶华易老,人才易逝的悲壮。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