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非常县长 第一卷 第十九章 现实很骨感,寻梦乌托邦

作者:九派浔阳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7-05-24 18:36:45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无敌万岁爷 全家炮灰读我心,沉迷在线崩剧情 混在后宫的前朝余孽 监控大唐 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 百年争战 剧透红楼,黛玉心态崩了 

    义宁县崇河乡,有个姓徐的大家族,在当地十分有名。这一家子人才辈出,时常有人在外面做官、做大生意。一旦回来,衣锦还乡,惊动县府,震撼乡里。民国初年,徐家大屋又出了个大人物徐英方,清末举人出身,善作诗赋,精通中医,爱好武术。著作等身,自成一派。先在北洋政府内务部任主事。北洋政府倒台后,在南京中央国医馆行医。是全国著名中医,与陈郁、焦易堂、施今墨一同当选全国中医委员会七委员之一。

    其子徐蒙书,出生名门,多才多艺,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北方多所县中教书。做过县政府秘书、专署科长、湘鄂赣挺进军教官。随部队回到家乡后,对军队中官兵不平等,军官打骂士兵;克扣军饷,贪污腐化严重;平时贪图安逸,打仗贪生怕死的太多负面因素,使他心生退意,不愿再在军队干。

    退出现役后,留在家乡义宁县教书育人,在赣西北临时中学任语文老师。在外多年的生活经历,名门世家的优越感,使徐老师对社会的看法,总有些与众不同。对很多问题的看法,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他为人正直,个性比较倔强,表达起来直截了当,让人感觉到比较激进。

    徐蒙书长得英俊潇洒,青春焕发,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毕竟是走南闯北,见过世面,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徐蒙书在赣西北临时中学还是蛮有人气的。上课时循循善诱,语言风趣,男学生喜欢,女学生暗恋。大户人家出身,出手大方,乐于助人,同道爱戴,小人巴结。出身名门,毕业名校,文武全才,校长看重。

    赣西北临时中学校长吴之英,多次向校董事会推荐徐蒙书任副校长,因入校没满三年未获批准。学校同事知道后,纷纷为之惋惜。而徐蒙书则一点都不觉得可惜,照样教书、写诗、画画、读英文。诗写多了,难免有些流传开来,被一些思想复杂的人看到,认为有异党嫌疑。

    其中有一首照片题诗:“人间有恨总没恩,个陈头颅不值钱;有钱需买青年血,把个青天化红天。”写好后也没多想,随手送给一位同宗同族的好友留作纪念,不料该友人是个忘恩负义之人。将诗和照片交给县党部告密,被县政府特种科中统特务定性为异党分子,随时准备逮捕。

    好在校长吴之英得知消息,派人通知徐蒙书逃离义宁县城。仓皇逃命的徐蒙书并没走远,只是回到了生养自己的故乡,崇河乡新明村徐家大屋。回到家中的徐蒙书,再没有害怕的感觉。他知道年岁已高,交接众多权贵的父亲,像一张网样罩着自己。当然,最让他安心有底气的,是家里二十多支步枪。

    这些步枪是徐蒙书父亲回乡养老时,义宁乡贤、省保安处中将处长叶仕桥送给他父亲的。说到两人的交情,不光是同乡那么简单,徐英方还是叶仕桥的恩师。虽然徐英方没教过一天叶仕桥,他看出羽翼未丰的穷小子,能力超群,志向远大。爱惜叶仕桥的才华,向当时的江西都督李烈钧举荐叶仕桥,并得到李烈钧提拔重用。叶仕桥从此便拜徐英方为恩师,一年三节礼没断过。

    正因为徐家这种关系,中统特务在县城没抓到徐蒙书,也就死了心,不敢到崇河乡新民村徐家大屋抓人。回到家乡的徐蒙书觉得自己很委屈,清清白白做人,竟然被同宗同族好友暗算。一首不登大雅之堂的抒怀小诗,无非记录一下当时的心情,并没有进一步实施行动的意思。一个推翻清朝的革命党,对思想的禁锢放任到了如此地步?徐蒙书对号称民主自由的国民政府更加失望。

    毕竟全国中医委员会七大委员,不是浪得的虚名。徐英方的声誉还在,毎天络绎不绝的病人,比县医院的人还多。徐英方精通医术,善于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他把脉神准,用药大胆,全科诸病、疑难杂症,药到病除。很多有钱人坐轿子,路上要走二、三天,从武汉、长沙、南昌赶来义宁崇河看病。还有个最远的病人,来自陪都重庆。

    父子俩人,一个告老还乡,一个被迫害返乡,处境不同,心境却是一样。都想为家乡做点事,把家乡建设得风景如画、美丽富饶。父子俩召集乡民开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得到乡绅们一致拥护。要让家乡山水充满文化气息就得改名,把那些土得掉渣的地名改掉。

    于是,将牧牛坑一带划定为新民乡,洞角村改成育贤村。一景一点都冠以好听的名字:一座千年古老石桥,唤做长春桥;小河对面的小石包叫作煦春台;有乌龟的水池,取名黑龟池。景色优美,树荫宜人之处请书家题:绿荫深处。勒石题名,以志不忘。还挑了一处有水、有树、有景观的地方,俢了一座育贤公园。像这样的乡村公园,在民国当时,江西没有,义宁唯一。

    兴办教育,是很多开明绅士必做的善事,徐家父子也免不了落入俗套。原来崇河乡只有私塾教育,现代教育模式尚未启蒙。徐氏父子一出手,办起了崇河历史上第一座小学——育贤学校。这座小学青砖黑瓦,校园整洁,设施齐全,旗杆高悬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只是像这种校董是中国医学界名人,著名中医学家;校长是北大毕业生,文武全才,中统特务通缉对象的私立小学,恐怕全国也不多见。

    对这所学校,徐英方寄予厚望,徐蒙书煞费苦心。全乡父老十分看好,四邻乡村参观模仿。徐蒙书要求学校重农尚武,承旧启新,教书育人,德才双馨;要求学生礼貌待人,爱乡爱家,卧薪尝胆,会学会做。

    徐蒙书还专门写了一首歌词,并谱成曲,歌曰:新明明德,为吾之乡,重农尚武,崇德一方,新知旧学,融会一堂。春华秋实,游戏休藏。暮荷锄,朝荷枪。沂水歌,咏声琳琅,教不在夸宜有方,民不在众宜自强。先知先觉,倡导乡邦,吾党小子应发扬,积乡成国国已昌,卧薪尝胆,华族重光。

    徐蒙书在崇河的做法和歌词传到县里,县城居民还是非常认可,交口称赞,有人说他都想把孩子送过去读书。听到这些传闻后,柯续中叫人找来歌词,接连读两遍,兴奋异常,连声叫好。说徐蒙书的理想,也是我的梦想。我做不到的,徐蒙书做到了。王少北忙提醒县长冷静,徐蒙书还是县党部和中统的通缉对象。柯续中也是个性情中人,说我不管,他做得确实好,有可学之处。

    柯续中又找来张任清,问他有何看法?张任清说从目前来看,写得非常好,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是抗战结束了,再提“暮荷锄,朝荷枪”就会出问题,给徐蒙书找麻烦。

    柯续中点头同意张任清的说法。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