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非常县长 第一卷 第二章 报社小编辑,当官不费力

作者:九派浔阳君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7-05-24 18:36:29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全家炮灰读我心,沉迷在线崩剧情 剧透红楼,黛玉心态崩了 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 无敌万岁爷 监控大唐 百年争战 混在后宫的前朝余孽 

    泰和县城靠赣江边有条街叫澄江路,这里有一处因黄庭坚出名的风景快阁。该阁砖木结构共三层,高台回廊,大红石柱,青瓦重檐,瓷鸥盖顶。飞檐砌彩色螭头,横梁雕龙画凤,穹顶绘满传统图饰。阁厅正面墙上嵌有黄庭坚像及黄庭坚自题像赞。藏经室临河两侧的墙壁上,分别嵌有一块石匾。左侧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题写的“诗境”二字,右侧是黄庭坚的手书戒石铭箴言:“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黄庭坚任泰和知县时,也常登阁游憩,并于元丰五年(1082)赋诗一首:“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游快阁诗一出,轰动一时,快阁名声大振,全国知名度大幅提高。文人墨客登临快阁吟诗作对,倚栏凭吊大诗人;凡夫俗子登阁欣赏赣江白帆点点,两岸风光无限。

    《民国日报》编辑部设在澄江路上离快阁不远的一栋老房子里,四五个编辑坐在一间光线偏暗的房间对着稿,不时讨论改稿和排板方式。《民国日报》是江西省报,在全省有众多读者,赣北沦陷后发行量锐减,从南昌迁到泰和后一次就裁减了十多人,人是减了可工作量却没减,差不多一个人要做两个人的事,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

    文艺版编辑柯续中坐在墙角里,正在修改一篇业余作者歌颂抗战的诗作,他中等身材不胖不瘦,衣着得体,梳着流行的中分头,天庭饱满,相貌和善,戴一副金丝近视眼镜,与其他编辑比显得格外年轻,浑身洋溢着知识青年特有的青春活力。

    柯续中出生安徽省泾县,那里是一个山水绮丽、风景优美,民居具有典型徽派特色,号称“宣纸之乡”的皖南小县。柯家是泾县大户人家,祖上清中期就在芜湖开米店,赚到大桶金后便在泾县县城做了一栋三重大宅,每一重都以天井相隔,整座宅子门栏楼柱缕空雕刻梅兰松竹和民间神话故事,二重中堂和两边悬挂许多名人题匾、山水、人物、花鸟国画,正中靠墙摆着一张楠木镂雕神台,供着景德镇烧制的福禄寿三位道教大仙,稍前放着一张茶几两把太师椅,两边还有一圈制作考究的座椅。一看就知道是家境殷实,讲究做派的人家。

    到民国初年时,在芜湖做大米生意的祖父突然故去,柯续中父亲柯逸先子继父业,接管先父门店忙着打理生意。叔父柯逸志初出茅庐,家里疏于管教,成天与芜湖码头上、街上的烂仔鬼混,不久又学会了抽鸦片烟,没过几年功夫,诺大一笔家业便变卖一空。柯逸先米店开不成了还欠了一屁股债,一怒之下便带着柯续中回到老家,凭着祖上留下的几十亩水田闭门当起寓公。

    随着柯续中的渐渐长大,到高中毕业时,家道已中落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由于受“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家里为了祖宗的荣耀,一挪二借弄了一笔钱,硬是把他送进了燕京大学读书。大学一毕业,跑到江西省南昌市找了份省报编辑的工作,本以为苦尽甘来可以享受生活了,还没过两年安定的日子,又被鬼子赶到偏僻闭塞的泰和,心情苦恼郁闷就像喝了一剂黄莲汤。

    好在柯续中文字功底深厚,不论是编审稿件,还是写长篇通讯、每周社评、新闻报道,都能找到合适角度,总有个人独到见解,文章写得洋洋洒洒,年纪轻轻就深得总编辑信任和同事们的尊重。想到这来之不易的成功,柯续中总会从心底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这时,一版编辑宋子高神色诡秘地走过来拍了拍柯续中的肩膀:“柯老弟,大喜大喜,要请客噢!”

    忙着的几个同事放下手里的稿纸,感兴趣地围过来打听着:“小柯有什么喜事?快说来听听呀。”

    柯续中不解地:“一介书生,穷困潦倒,何喜之有?”

    宋子高吃惊地:“莫非老弟还不知道熊省长要提拔你做义宁县长吧?当县长可是个肥缺噢。”

    柯续中不以为然地:“不可能,你在那听来的消息?再说义宁县已沦落敌手,哪里还用得着派人去做县长?”

    宋子高指天发誓:“我舅舅在省政府当秘书,他说的还有假?熊省长说了越是敌占区越要建立和巩固政权,发动民众支持抗战,尽快收复失地。”

    柯续中:“我可不是做县长的料,做个报社编辑就很满足了,从来就没想过要去当什么县长!”

    同事七嘴八舌地:“别犯傻,放着县长不做?”“升官就能发财,天大的喜事。”“将来我们失业了,也可以到贵县谋个差事干。”“义宁县山高皇帝远,去了就是封疆大吏!”

    望着同事们兴奋的脸庞,柯续中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是做省民政局长的王时补向熊省长推荐了他。王时补与自己是同乡,又是姑表兄弟,虽然俩人年龄差了二十多岁,但感情非常好。王时补也时时关心小表弟,多次主动提出要推荐他去做县长,都被柯续中以各种借口推辞掉了,看来这次表哥下了决心,没跟他通气就把他推出去了。

    做编辑的生活太单调缺乏激情,他自己多次想改变这种生活,但一直下不了决心,如果宋子高说的是真的,能做个几十万人的大县县长,干得好是很有成就感的,只是现在的工作和熟悉的一切都要放弃。没有了安宁的生活,安全的环境,带着县政府的几十号人,整天在敌人的枪口下挣扎,那样的日子真是要有很好的心理准备。作为一名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秘密成员,同时也是该组织江西省的负责人,能不能去义宁当县长不是自己说了算,还要请示重庆的章伯钧主席,得到上级的明确指示后才能决定,如果组织不同意一切都是空谈。

    想到这便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对同事们说道:“谢谢大家关心,续中辜负了大家的期望,恐怕挑不起这副担子。”其实柯续中心里明白到敌占区去当县长决不是什么好差事,在泰和的那么多党国精英都不愿干,要不怎么能轮到自己头上来?

    由于通讯中断一直没有接到章主席的指示,他多次找省民政局长王时补表示不愿出任义宁县长,开始王时补还极力劝说柯续中到义宁县履职,后来就干脆避而不见,差个科长应付了事。

    最后一次见到王时补时,王时补完全没有了表兄的亲情,而是摆起架子,官气十足地教训起柯续中来:“你做义宁县长的事省政府已发表公告,你愿去得去、不愿去也得去,现在是神仙都变不了啦!熊省长说过:现在兵要征,县长也要征。你就是省政府征来的县长,在国难当头的非常时期,当不当这个县长由不得你。不要再扯淡了,惹恼了熊省长给你安个破坏抗战的罪名,弄到马家洲大狱里去了,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在回家的路上柯续中想着表哥说的话,看来是一点回旋余地也没有了,不去得罪了熊式辉省长,在泰和也没有了立足之地,

    去义宁县做一任县长,或许还能成就一番事业,博得一世功名,干出点叫人刮目相看的事来,想到这柯续中终于打定了去义宁履职的主意。

    半个月后,柯续中收到重庆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章伯钧主席的回信。章主席在信中不但同意柯续中去义宁县任县长,而且还鼓励他要在泰和网罗军事人才,利用县长的权力建立一支属于自已的武装力量,依托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的崇山峻岭,争取打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来。

    章主席的来信无疑给柯续中打了一针兴奋剂,他决定按章伯钧主席的指示办,在泰和失业的同志中招兵买马物色人选,为重组义宁县政府作准备。柯续中首先找到的是能说会写的王少北做秘书,接着没费多大功夫就找到十几个愿去义宁工作的年轻人。最令他高兴的是这十几个人中有张任清、肖靖国、朱仁轩三人上过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军里当过营连级军官,这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将来的警察局和自卫队就可以放手让他们去组建,有了人柯续中去义宁的信心也比以前更足了。

    一晃一个星期过去了,各项事情也准备得差不多,只是经费问题还没有落实,没有经费想走也走不成。在鬼子占领南昌之前,去义宁县只要五、六天时间。从泰和沿赣江坐顺水船到永修吴城,然后再换船逆修河而上到义宁,全程坐船又舒服也快捷,花费的经费有限。现在这条路走不通了,赣江下游和鄱阳湖里鬼子的汽艇到处巡逻,发现可疑处不是用机枪扫、就是用迫击炮轰,现在没人敢走水路了。

    走旱路起码要半个月左右,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能一个月也走不到,十几个人吃喝拉撒成了难题。正当柯续中一筹莫展之际,还是王时补局长伸出了援手,叫手下人送来壹佰块大洋,帮他解了燃眉之急。柯续中有了旅差费,便通知所有人到“泰兴客栈”集中,当晚还邀了张任清、肖靖国、朱仁轩几个当过军官的人,点着煤油灯在地图上标好去义宁的最佳路线。第二天清晨,柯续中带着十几个年轻人背着行李铺盖向义宁县进发。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