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行走在大秦 正文 第三十九章 人比人

作者:岳南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7-05-21 18:06:41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林姑娘不是人 盛世开端:从傀儡皇帝到雄霸天下 假太监:一心逃离后宫,却成了九千岁 裙钗之下 御史大官人 教皇请登基 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 寒门毒士 

    晚上吃饭的时候田兰有些害羞,只低头看碗不敢看他人。杨真则神清气爽,一下子喝了两大碗粥。虽然饭菜较军队里天壤之别,可杨真想着后世的菜肴,要不要以权谋私,先造口铁锅出来炒菜?随田兰来的除了两个侍女还有照顾阿思的奶妈李嫂。张嬷嬷年纪大了,留在咸阳的家里帮忙看家。丘伯却随了过来。

    “丘伯,你本该安享晚年,还让你跟着我们辛苦奔波,我敬你!”杨真举杯。

    丘伯本不愿上桌一起吃饭,但杨真夫妇二人因为丘伯而结缘,丘伯待田兰又似父亲,故二人把他作为长辈,再三相请,丘伯才在案几坐下。

    “大人客气,跟随主人是下人最基本的本份。”丘伯道。

    “什么下人主人,”杨真有点儿恼火这么层次分明的阶级划分,“你是我们夫妇二人敬重的长辈,对我们多多帮助,是我们家的一分子,以后不能这么说。也别叫我什么大人,叫我阿真就可。”

    “那我还是叫公子吧。”丘伯感动不已。他跟随田丰二十载,田丰无比信任他,作为田丰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受到田家人上上下下的尊重。但田丰对丘伯的尊重还带着主人和仆人的烙印,如今被杨真简单至诚的话一说,眼框不由得有些湿润,自己要成为杨家的一分子了吗?丘伯年轻时妻子难产而死,后再未娶妻,而把对孩子的爱寄托到了从小乖巧可爱的田兰身上。

    吃完饭,杨真去军中转了一圈。平时觉得很正常的事情,这一次觉得这么漫长,看无事,叮嘱了董志几句就回家。进屋看田兰已经沐浴完毕,和李嫂在炕上逗孩子玩。杨真去净房里简单洗了洗,再进屋,李嫂抱着孩子已经走了。田兰趴在那儿不知想什么,后面的小翘臀把衣服撑得鼓鼓的。听到响声,回头对杨真灿然一笑。杨真欺身上去,先用力在田兰的翘臀上捏了几下,惹得田兰又羞又躲。

    “羞什么,像下午那样就好。来,我们继续。”杨真抱起田兰。

    “夫君,把灯吹了吧……”

    “白天都做了,现在这灯光昏黄,正有情趣。”

    夜色漫漫,二人终于放松地缠绵,倾尽了这一年多的思念。

    第二日一早,杨真刚起床,惊道:“郡守有请。”

    “这么早?”杨真心道还没吃饭呢。

    惊暗中发笑,太阳都老高了。

    杨真往外面一瞅,天不是以往自己起床时的蒙蒙亮,到处一片春天的阳光。

    “真是个好天气。”杨真边说边往外走。怪不得君王不早朝,哪睡得醒啊,要不是杨思那小子哭叫着要找娘亲,说不定自己还搂着田兰在酣梦中呢。

    “杨大人今天气色不一样啊。”李双见到杨真,有些揶揄道。二人已是熟稔,再加上同在九原为官,惺惺相惜,说话也就随便起来。

    “今日天高气爽,难得有这么好的天气,大人我当然精神好了。”杨真回道。

    “我说得是气色不一样,可不是精神好,看你这个样子,好像没睡醒。”李双有些疑惑,他还不知道田兰到了九原,只知杨真有些洁身自好,身边没有侍妾,又不去找营妓,当然可能是杨真看不上,平时大多时间都生龙活虎地在军营,今日有些反常。

    在当时,九原偏僻苦寒,一般稍微讲究点儿的人家,妻子不会跟随丈夫在外。所以当李双被任命为九原郡守,要长驻九原的时候。李双的母亲给儿子送侍奉的人来。李双的妻子秦公主本想把以前受李双宠爱的两个姬妾借此送过来,但两个姬妾哭闹不从,以死相胁,无奈中只好问谁愿意到九原来。最后只有李双以前没在意的两个侍女愿意前来。

    李双虽然让李斯欣慰不已,但实在放心不下孙子,李斯请了一个得力的下属姓陈名康的人做郡守李双的长史。有了陈康,即使李双什么也不懂,郡守也会做得有声有色。今日陈康刚到,所以李双请杨真一块见面。毕竟以后九原郡的共建要靠二人的同心协力。

    “我昨晚难得看了会儿书,结果一看被吸引住了,几乎通宵,还请李大人不要笑我。”杨真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

    “什么书?有空也拿来让我看一下。”

    “你不会感兴趣的,《孙子兵法》。”

    “哦,那就算了。”

    一旁的陈长史在来之前已把九原的情况弄了个清清楚楚,所以也知道李双与杨真的过节,想着以后的日子也许会难过。今天一看,却与所想的截然相反,李双与杨真不是一般的熟稔,震惊之余也松了口气。

    三人坐下就九原郡的共建问题相商。

    “现在九原最缺的是人,干活的男人,还有男人的女人。”杨真道。

    “是,我也是这个想法。”李双赞成,“九原城里在大兴土木,尽快把房子盖起来,其他县也一样。”

    “卑职来九原之前,丞相已发布条令命罪臣之子迁往九原、北地诸郡。”陈康道。

    “罪臣能有多少?”杨真道,“杯水车薪。九原现在有两万驻军骑兵,他们常年在这里,已经一年多没有回过家。大部分都是平民子弟。河南地水草丰茂,且宜农宜牧,如果这些兵士的家眷能随之前来,分配给他们牛羊和土地,一方面军心稳定,另一方面国家也不用再养这些兵。平时他们可以耕种牧羊,有情况时上马打仗。”

    “这我们不成匈奴人了吗?”李双道。

    杨真所说的这种做法在后世并不新奇,曹操的屯兵制、唐朝的府兵制就是例子。秦人除了一定的军队人员,一般兵士虽然平时也在家种地,战时上战场,但都有一定的时间,再加上安土重迁的思想,要想让人接受在一个陌生苦寒的地方重新生活,需要时间。就像你本来生活在北上广,却忽然让你去大西北,很多人不接受、不愿去受苦。但如果有好的激励政策,如你在北上广只能买五十平的房子住,到了大西北却能拥有一百二十平的房屋,且生活有保证,除了气候有些干燥外,别的也就渐渐能接受了。更何况你家里的男人还在这里工作。在杨真看来,人们难以迁移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秦人的思想,二是人们对于河南地的误解。其实,这时的九原要比后世内蒙包头的环境好多了,草原没有退化,河水充足,而沙漠在阴山以北,也没有沙尘暴。秦人虽习惯于耕种,但牧羊又不是什么难事。

    “杨大人所说甚有道理。”陈康道,“丞相曾苦思怎样让人员充边。而这些守军又不可撤退,国家养活这些军人花费不赀,来回往返对于普通人家也是不小的花费。如果这些驻军家属同意随军,两全其美。我也将向丞相说明此事。”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陈康心道。只要稍微有点家业的人谁愿迁到边塞来。国家哪一次充边不是强制迁徙,父母家人痛哭流涕,犹如生离死别。自己来九原的时候家里妻子哭声相送,自己最后只带了两个随从和一个侍妾,当然内心也不愿妻子儿女来这里受苦。

    “为了作表率,我家眷已迁到此地。”杨真道。

    “什么?”李双大惊,田兰能为杨真做到这种地步?想想自己家里那一堆美妾,心里不是不嫉妒,说出来的话也不自觉带了一股酸溜溜的味道,“你不怕他们跟着你受苦?”

    陈康也很吃惊,他知道杨真娶了大良造田丰之女,娇养的女子能在这地方呆多久?这个杨郡尉,他有点儿看不明白。

    “他们在家思念我,我在这儿也想他们。两边都过不好,我又回不去,还不如让他们过来。”杨真轻描淡写。

    李双明白为什么今早杨真精神不济了,还真是脸皮厚啊,怪不得能把田兰抢走。

    “我去军中作动员,有家眷的人愿意来的要不要免除十年劳疫?没家眷的,有那些罪人之女的人赶紧送来让他们成亲,你们说行不行?”杨真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大人的意思我向上面汇报。如果能这样,我相信应该会有很多人愿意来的。”陈康看出来九原郡这郡守是杨真,他和李双都是为他干活的。

    “政务方面的事情我不清楚,还请李郡守、陈长史多多辛劳。”

    “你真把家搬这里来了?”李双拉住要走的杨真。

    “这能有假吗?”杨真道,“你是不是又羡慕嫉妒我了?”

    “你怎舍得让……让田兰受苦?”李双虽为贵公子中的另类,但这思想却实打实的是普通秦人的思想。

    “我的生活目标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杨真道。

    “老婆孩子热炕头?”李双和陈康第一次听说这样的话,不由得一愣。

    “好了,我要去军中转一圈。”一帮大男人,除了训练,一闲下来,过多的荷尔蒙弄不好就要惹点事。

    “对了,你想要看我儿子,等我在家的时候。”杨真回头朝李双一笑,走了。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