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行走在大秦 正文 第十四章 与子同袍

作者:岳南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7-05-21 18:06:25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林姑娘不是人 裙钗之下 盛世开端:从傀儡皇帝到雄霸天下 假太监:一心逃离后宫,却成了九千岁 寒门毒士 御史大官人 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 教皇请登基 

    等一行人与大部队会合,战场已被清理。没有头颅的匈奴人尸体交错横处,鲜血满地。有人递上酒给回来的众人,喝过酒后,杨真才觉得气顺了许多,战场上血肉交错引起的不适才压了下去。作为一个两千年后的有志青年,除了在电视电影上看到这样的画面,第一次亲身接触让人深深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战争的残酷。

    耆英被马颠得已有些意识,只是还在昏迷中。杨真把从耆英身上搜到的一把刀递给蒙文。说是刀,其实只是一把锋利的匕首而已,纯铁铸成。蒙文看到刀眼睛一亮,这时铸铁业还是萌芽阶段,秦兵的武器全都用铜铸成。在秦地铁器就很少见,除了少有的贵族,没人用得上铁器。而这个匈奴人能有一把铁铸匕首,地位不可小觑。蒙文吩咐随行医生尽快给耆英诊治。然后就地歇息一阵,准备吃饭。

    杨真向蒙文禀报了一番擒拿耆英的经过。蒙文听后,不由得细细打量杨真,自己的这个亲卫,平时默不作声,闷葫芦似的,让干活就干活,少言寡语,没想到让人刮目相看。

    “你今日立了大功,也是我的颜面。”蒙文拍了拍杨真,“你是想继续呆在我身边,还是去下面历练一下?”

    杨真虽然是个职场菜鸟,但也深知说话的重要性,万一得罪了领导,不会有好果子吃。但怎么给领导委婉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杨真还缺少这个天赋。他想了想,决定实话实说:“能跟着将军是我的荣幸,但我更想在战场上与敌人决斗。”

    蒙文看着憋了半天,最终说出这番话的杨真,不由哈哈一笑:“我也觉得待我身边作亲卫委屈了你。这样吧,等回去后,向将军禀报后,再作打算。”

    杨真没想到蒙文如此体谅,不由诚恳说道:“谢将军!”

    秦军就着水啃随身携带的干粮。也许是饿坏了,看着冻得冰块一样的糇粮,杨真也吃得津津有味。

    蒙文正吃着饭,一边欣赏耆英的匕首,忽然斥侯来报:“将军,前方五十里处匈奴兵正向我方移动。”

    蒙文一听,扔掉手中的吃食:“各就各位,布阵!”

    秦军刚排好阵,就听到远处急促的蹄声。原来,是耆英剩下的两千骑。自耆英走后,这两千骑收拾好行囊追赶耆英的过程中却走叉了方向,刚好碰到楼烦支援来的三千骑,于是两下合作一处,匆匆赶来。半路上,听说耆英败了,楼烦人有了去意,但碍不住耆英老奴的苦求,这才急急赶来。

    秦军虽然稍稍休整,但经过一夜苦战,正是精疲力竭之时,此时两军对阵,各有心思。

    “放箭!”秦军的弓弩是敌人的克星,射程长,威力大,而且能连发,可惜的是箭昨夜已用去大半。杨真深知骑射的威力,而匈奴楼烦人又善射,昨夜胜利,秦军的弓箭功不可没,如今箭马上射完,要想完胜敌军铁骑,非要一场血战不可。很可能是损敌一千,自伤八百。焦急中,杨真看到不远处俘获的战马。马是这时候的稀有资源,养一匹马相当于养五六个兵员,劳神伤财,这也是后世为什么汉武帝因为打匈奴,不仅耗空文景积攒下来的钱粮,而且使西汉也由此最终凋弊灭亡。因此,蒙文决定把这千余匹马带回去,这可是了不得的收获。但没想到敌人援队来得如此之快。杨真来不急向蒙文说明一切,带领一众骑兵把马群打乱。耆英的坐骑是这群马的首领,杨真骑上耆英的那匹枣红马,向两军阵前驰去,马群跟着也冲了上去。

    匈奴和楼烦的骑兵正在往前冲,半路上忽然杀出一群马来,不由得队形大乱,人和马搅和在一起,一时进退不得。

    杨真大叫:“王子已死!王已死!驾!驾”

    其他的秦军也喊道:“王死了!”“王死了!”“王死了!”

    匈奴人和楼烦人虽听不懂杨真和其他秦兵在喊什么,但却认识耆英的马。众匈奴兵一看,那不是耆英的马吗?耆英不在,那肯定是已经死了。当下不由慌乱起来,楼烦人本就有退意,看此情形,再打下去连自己也得赔进去。也不与匈奴人打招呼,呼地一声转向撤退了。

    此时秦军的战车已攻到敌人跟前,措手不及,被杀了个落花流水。剩余的匈奴人在耆英老奴的带领下飞速撤退。

    蒙文心有余悸,下令停止追击,即时返回秦军最近的驻地。敌人如果再来一次援军,秦军只有血染沙场了。

    杨真因为昨夜一晚骑马急骋,再加上今日一上午的战争,待从耆英那匹枣红马上下来,只觉得双腿大腿根处火辣辣得疼,小腿麻木得抽筋。再看其他人,走路姿势无比怪异,比自己好不了许多。心想得找个机会向将军说一下马鞍和脚蹬,真不知那些骑射民族是怎么过日子的。

    杨真正准备站立歇息一下,蒙文过来,给自己亲卫一个大大的战友式拥抱。别人羡慕不已,杨真却疼得龇牙咧嘴。蒙文的另一个亲卫蒙升却悄悄撇了撇嘴。

    回程的路上,虽然打了胜仗,但秦兵来时踊跃的心情消失了许多。因为赶得急,上千名死去秦兵的尸体来不及掩埋,最后堆在一处,点火焚烧掉。来时欢乐的战友,去时却天各一方。许多第一次参加打仗的新兵,面对血淋淋的战场,不由得悄悄流泪。

    这时不知谁唱起歌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谁说没有军装?吾与君同穿那件长袍。国家发兵征战,整理好我们的长戈与短矛,与君同仇敌忾。)

    唱着唱着,有更多的人唱起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谁说没有军装?吾与君同穿那件长衫。国家发兵征战,整理好我们的铁矛和大戟,与君协助歼敌。)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谁说没有军装?吾与君同穿那套外衣。国家发兵征战,整理好我们的铠甲与兵器,与君共赴国殇。)

    这是秦地军人出征时常唱的一首歌,后收录在《诗经?秦风?无衣》。这首歌随着战争已传唱了几百年,早已刻在秦人的记忆中。本是出征时唱的歌,此时在回程的途中唱起来,一扫低落之士气。两千年后的杨真没有在军队生活过,对军队最贴切的感受是电视剧《士兵突击》展现的场景,不同的是那是和平时代的军人,而此时与这个时代最强盛的士兵一起,刚刚从血腥的战场上归来,唱起最有力的军人之歌,心中不由充满了豪迈之气,还有忍不住要溢出眼眶的泪水。看看周围的兵士,尘土满面,发丝凌乱,但一个个眼睛明亮。

    正当这时,前面突然又出现一队人马。众人大惊,匈奴人还来再次袭击?待看清飞奔而来的骑士,年轻的兵士们朝着对方高兴地呼叫起来,原来是王离怕匈奴骑兵众多,蒙文不敌,所以抽调了五千兵士前来支援。

    当下两处将兵并做一处,浩浩荡荡地奔赴秦人最近驻军处。

    走过长城处的关隘,众军在附近营地休整。蒙文带着副将还有时清醒时昏迷的耆英赶往上塞。

    王离在上塞正坐离不安。咸阳那面晓谕坚守城池,不要主动出击,而蒙文却坚持出击,凶险未知,如果那一万人就此不回,王离不知怎么去面对咸阳那面的问讯,还有蒙家两位大员的责难。

    看到蒙文风尘仆仆的走进,王离松了口气,听过蒙文的一番讲述,王离心下不由几次感叹:“好险!”也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谁是杨真?”蒙文讲完,王离问道。

    “在下杨真。”

    “好!”王离打量杨真一番,“在何处当差?”

    “这原是我的一名亲卫。”蒙文解释道。

    “哦?”王离有些疑惑,“以你在战场上的表现,亲卫委屈了些。不过你能跟着蒙将军也是你的福气。你愿继续跟随蒙将军,还是在军中历练?”

    “但凭将军做主。”

    “呵呵,那就做个百骑长吧。”王离转向蒙文。

    正在这时,一个军士进来急匆匆道:“禀将军,那个匈奴人醒了!”

    “走,一起去看看。”

    众人还未走近,只听见耆英呼哩哇啦暴跳如雷的声音。王离站在门口,不动声色:“去请一个懂匈奴语的人来。”

    没多久,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进来。这男子常与匈奴人作些商品贸易,是以通晓匈奴语言。

    “去听听他都嚷了什么?”

    男子一会儿走出来:“禀将军,此人一直在叫嚷他是单于之子,如果不放他走,要杀要剐随便……另外,还有一些不敬之语。”

    王离听了,不禁大力拍下蒙文的肩头:“自古英雄出少年,真有你的,抓了条大鱼。”

    耆英看见王离一行人迈步进入屋内,满脸暴红,马上要冲过来,却被守卫的兵士抓了个牢。耆英哪里受过这种窝囊气,当下一阵大骂。中年男子神色豫豫,不知该怎么翻译。

    王离哈哈一笑:“你跟他说,龟孙子,不要想抢占秦人的地盘,不然要揍他到求饶为止。”

    听了中年男子的翻译,耆英两眼愤恨,又呜叽哇啦一番。

    “他说那不是秦人的地盘。谁抢到了是谁的。”

    “妈的,揍他!”蒙文怒道。

    旁边几个兵士冲上去对着耆英一阵拳打脚踢。没想到耆英是个吃软不吃硬的货色,从小打架打习惯了,虽然被绑住了,又寡不敌众,嘴角被打得流了血,依然叫骂个不停。

    “打,狠狠打。”蒙文道。

    杨真看耆英被打得狼狈不堪,依旧不求饶,倒有些佩服他的硬气。

    “好了,别打了。”王离道,“倒是个有血性的。给匈奴王子端些吃食,好好照看。”

    众人离开,王离又道:“等会儿再好好审问。”转身对翻译的中年男子,“你先下去吧。记住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赏他一块金子。”

    中年男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不由喜出望外:“谢将军!小人明白。”

    耆英自从清醒过来,想着自己反正活不了了,大力闹腾。没想到反被好生招待了几天。正想着怎么逃出去,那个懂匈奴语的中年商人不时过来同他聊天说话。耆英开始不搭理他,不住叫骂,但看人家无动于衷,也就任由那人来去了。

    这一日,中年人拿了匈奴人最喜欢吃的饭食,端着马奶酒过来。耆英看见,不由食指大动,秦人的饭菜让他这两日很是无味,当下也不客气,端起马奶酒喝了个精光。如此一来二往,耆英把自己的事告知了个七七八八。

    王离和蒙文听后大喜。赶紧向咸阳修书汇报最新情况。私下里,两人却庆幸不已,幸亏这次遇到的是耆英这个莽夫,要是遇到精明的人,当下在敌人军营里受审的大概不是耆英而是蒙文了。

    出击的秦军因为打了胜仗,兴奋不已。现在除了惊,骑兵队里的好多人也爱找杨真。杨真上辈子没体会到的战友情谊,这辈子好好体会了一把。再加上古人多淳朴梗直,众人相处一派其乐融融。

    杨真在想如何把马鞍和马蹬的事告知蒙文。此时没有纸张,要画一个毕真的图形还是有很大的难度。更何况杨真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后世习以为常的东西现在要靠细细回忆,再做成骑兵的必备品,不是简单的事,问题是他们会不会把他当成一个另类?

    杨真正在思索,忽有人说蒙将军有请。杨真赶紧起身。

    原来咸阳那边的嘉奖令下来了。蒙文在信中大赞了杨真的功劳,按秦军早已形成的军功制度,杨真擒拿敌军将领,又骑马带领马群击退敌军袭击,被封簪袅,位于二十军功中的第三级。而蒙文和王离赏千金,加封千户。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