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大明之朔风疾 第四篇历经霜雪心不移 第198节 琐事 二

作者:老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7-03-05 10:20:11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三国:一心求死马幼常 堕天后我觉醒了血脉 折绾 只有春知处 论陷害男主后的补救措施 开局一把屠龙刀,杀成开国大帝 短命白月光,但龙傲天版 笨蛋美人失忆后 

    军械司附近的山丘下有一片木屋,这里住着无丁之家的老人、寡妇和孩子,原本也没几户人家,自从移民出关后,这里一下子热闹了,住进来好几百户无丁之家,把军械司原来的仓库也占用了,还临时建起了这一大片木屋。这些缺乏劳力的老弱妇孺有好几千人,各卫所一般不想要他们,蛮汉山大营只好硬着头皮把人养起来,铁厂、盐场还有各个作坊都被安插些人做工,军械司就摊到好几百人。这个负担并不轻,大统领府最初有意将其中的寡妇分给那些没老婆的光棍,但光棍们表示,这年头自己吃饭都不容易,寡妇们大多带着孩子,进门就添几张嘴,谁养得起呀,娶老婆还是以后再说吧。大统领府忙活了一阵子,人也没嫁出去几个,只好继续背这个负担,能做到的也就是给口饭吃不饿死人。

    周大嫂母子俩就属于这种情况,儿子年纪还小干不了活,全靠她从军械司接点缝缝补补的杂活做,挣到的口粮只够娘俩吃个半饱。不过她的运气比较好,出关途中遇到了苏和这个大好人,不但把她们娘俩送到蛮汉山,还时常来看她们,每次都带点山药蛋、玉米这些杂粮来,这才让母子俩好过了一些,今天苏和又来看她们了,一来就给孩子一个面饼,打发他出去玩。

    “周大嫂,我说的事你想好了没有?”苏和一边低着头使劲劈柴火,一边小声对周大嫂说,“我家不住帐篷,和汉人一样住板升,丰州改制时,我分到了一头骡子、三只羊,我兄弟跟大统领打仗立了军功,分到的一匹马、一头牛也给我了,咱们那里挨着黑河,土地有的是,只要肯干活就有饭吃,我养得起你们母子俩。”

    “你会对柱子好吗?”周大嫂抹着眼泪轻声问。

    “我老婆和儿子几年前得瘟疫死了,家里有个老爹,乡亲们都说他是好人,女儿琪琪格比柱子小两岁,也是个听话的好闺女,你放心吧,我们一家人都会对你们好的。”

    苏和迟疑一下又问道:“周大嫂,你不会嫌我是夷人吧?我们家和汉人做邻居,一起种地好几十年了,家里人都会说汉话,连习俗也差不多了,你肯定会习惯的!”

    “都依你的吧!”周大嫂捂着脸跑回自家的木屋。

    李榆回到大统领府找到王自用,要他把老兄弟的婚姻大事管起来。王自用笑眯眯地说,他已经把哨长、大队长以上军官没成家的都做了登记,好几个老大难问题都解决了,就比如说金国鼎他们那几个辽东军官,前些日子都定亲了,当然他也对侯世杰、杜宏方这些家里有老婆,却吃着碗里望着锅里的家伙坚决抵制、拒不登记。

    “那老周呢,我怎么没听说他定亲?他可是副营官,今年该满三十了,必须优先给他找老婆。”李榆盯着周遇吉的事不放。

    “谁说不是呢,可他这个人太老实,非有媒妁之言、办齐六礼才行,我托人给他说过几门亲,他不是嫌人家年纪小就是嫌人家不识字,我到哪给他找合适的?像人家金国鼎就不一样,给他说个小寡妇,见面一看模样挺俊马上就答应,这事就成了,”王自用摇着脑袋,很诚恳地对李榆说道,“大统领,你得劝劝周副营官,丰州这地方无法无天,规矩早就乱了,谁下手快谁就有老婆,像他这样讲规矩,四十也成不了家。”

    李榆点点头,对王自用讲道:“不管怎么说,老周也是老兄弟,他的亲事还是得当做大事来抓。”

    “放心吧,我心里惦记着呢。”

    下水海子边,步军前营驻地,周遇吉正坐在公事房内,面红耳赤地被营官张传捷说教,旁边的王东强、刘迁,还有他的辽东同乡任守忠这三个哨长在一边不住地偷笑。

    “老周,大家都是兄弟,我和王东强、刘迁他们不是没有帮你,我们在大同找过人了,人家一听我们在关外当兵,朝廷还不管军饷,谁家都不愿把闺女嫁过来,你就学学人家老金,将就娶个老婆算了,还东挑西捡个甚。”张传捷对着周遇吉指指点点。

    “就是嘛,老金要娶个小寡妇,我也要娶个大脚米脂婆姨,我们都不嫌弃,你都三十……”任守忠也劝道。

    周遇吉一听“三十”这个词就冒火,腾地站起来对任守忠叫道:“三十又怎么样,我打光棍关你屁事,你操什么心!”

    “老周,你坐下,你以为打光棍只是你自己的事吗,全军营官一级的就你一个光棍吧,你熬得住,可我们步军前营的脸挂不住,”张传捷按住周遇吉,手一指蹲在墙角抽烟的拜音图说道,“人家老拜是个热心肠,专门为你的事跑一趟,你好歹也要听人家说说那个闺女怎么样吧。”

    拜音图是附近驻扎的骑兵前营副营官,他以前训练过张传捷的大同兵,关系一直处的不错,这人热心肠好帮忙,听说周遇吉的事就记在心上,今天特意跑来说亲。

    “我说的闺女可真不错,今年十八岁,模样长得俊俏,还会骑马射箭,他爹就是刚升任大法司断事的刘天任,和我正好是西哨同个部落,别看是个蒙古人,人家几代人在新平堡经商,刘断事还到关内读过书,连名字都是取的汉名,他闺女刘娜仁也是识文断字的呢,要不是我的面子大,人家还不乐意呢。”拜音图得意地说道。

    “怎么样,条件够好了吧,年纪不大不小正合适,又识文断字,还是大法司断事家的闺女,老周,你运气太好了,马上答应了吧。”张传捷立即叫道。

    “也别急着答应,我们蒙古人和你们汉人不太一样,除了贵人家讲些规矩,普通人家还是要看闺女乐不乐意,人家说了一定要见一面才行,你们打定主意,我就把人带来和老周见一面。”拜音图又紧忙补了一句。

    “老拜,你把闺女带来,这件事成了,步军前营都得感谢你。”张传捷马上答道。

    拜音图乐呵呵地走了,张传捷继续对周遇吉说教:“老周,这回可别再挑了,人家挑你还差不多,你别跟我说不想娶夷人的话呀,我们现在都是丰州人。”

    “出关时我就知道以后要在这儿安家,哪会嫌弃别人是夷人,”周遇吉低着头,红着脸很小声地说道,“其实,我以前也不是挑,就是嘴太笨,见了女人不知道说什么,还是有人做媒好。”

    “闹了半天你是不敢见人呀,”张传捷大笑起来,指着三个哨长说道,“丰州找不到媒婆,你们三个这几天就教老周怎么和女人说话,教不好扣你们的军饷。”

    三天之后,拜音图又跑来了,一进公事房就喊:“来了,来了,那闺女就在下水海子边等着呢,快叫老周去见面。”

    大家立刻忙活开了,周遇吉被拉出来一顿捯饬。

    “记住,见面一定要说,天上来的美丽姑娘,愿你吉祥,蒙古姑娘最喜欢听这个。”

    “你这身行头不行,把我这件新棉甲换上,还有这双新马靴。”

    “马一定要好,蒙古人最看中这个,骑我的大白马去。”

    “还有弓箭,要和箭囊一起背在身后,别落下佩刀,这样才显得威武些。”

    ……

    周遇吉晕晕乎乎到了海子边,那里正站着一个身材苗条的蒙古姑娘,白色的棉袍穿在身上显得格外俏丽,拜音图上去打了个招呼,然后就悄悄走开了。

    周遇吉不敢抬头,脸胀得通红,憋了半天才说出一句话:“天上,天上掉下来的——美丽姑娘,吉祥,你吉祥!”

    “这是别人教你说的吧。”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传来,周遇吉的头更低了,根本不敢看姑娘一眼。

    “你带兵打过仗,一定会骑马射箭吧?”姑娘问道,周遇吉赶忙点点头。

    “那你敢和我比试骑射吗?”姑娘又问了一句,随后转身跨上自己的马,向远处奔去,又是一阵银铃似的笑声随风飘来。

    周遇吉还在发楞,躲在不远处小树林里的张传捷、拜音图一伙人急忙跳出来,对着他大喊大叫。

    “还愣着干什么,快追呀!”

    “亮出本事,把她拿下!”

    周遇吉也反应过来,飞身上马朝着姑娘去的方向疾驰追去。

    冬十二月下,以大统领府参政兼理银钞局事务的沈守廉从大同窜回蛮汉山——他在大同其实也没闲着,一直遥控王重新一伙人做事,丰州银钞局重组进入到最后阶段,二十万两白银已全部运到,大统领府也将所余白银三万两存入银钞局的银库兑换银钞,并以下年的税赋作抵押借银钞七万两——明年开年就有十万两银钞做老本,大统领的官员们都觉得轻松了许多。

    大统领府的大堂内,沈守廉对着李榆和鄂尔泰、李槐、李富贵三位同知侃侃而谈,手里还不停地晃动着几张银钞票样。

    “诸位大人,银钞局已万事齐备,就等着开工了,这就是我们的银钞票样,分为当十两、五两、一两、五钱、一钱、五分、一分七种面值,再往下可辅之于铜铁钱,以楮木及丰州特有的沙柳、羊毛混合制纸,可防关内人私造假钞,再以白莲花瓣为图案,谁敢伪造就向官府告他私通白莲邪教,如此可谓天衣无缝,”沈守廉放下票样,又摸出两个银币向上一抛再伸手接住,得意洋洋地说道:“丰州银币,九三成色,分九钱四分重和四钱七分重两种,比泰西来的银币更显精美,足以当库银一两和五钱用,马上就可以大量铸造,以后丰州废除银两,就用我们的银钞、银币了。”

    “老沈,你这银钞、银币上怎么还有我的头像,银钞的水印和银币背面还是只鹰,”李榆把银钞、银币拿过来仔细看了一下,马上就不高兴了,“人家一看就知道是我干的,军票的事也就算了,这回又让我出头,你是不是成心想让朝廷拿我问罪?”

    “大统领,这也是没办法,没你的头像老百姓就不认账,为了咱们的银钞、银币能值钱,您就多担待点吧,”沈守廉一脸堆笑,对李榆宽慰道,“您放心,只要东虏、流贼还在闹,朝廷绝不敢来惹你,不过我看不出朝廷有平息东虏、流贼的希望。”

    李榆不理他了,转脸对李槐、李富贵问道:“我们一年的田赋、商税能收三万两,我睡觉也要笑醒了,你们一下子借了七万两,我以后拿什么来还?”

    “一点也不多,我还想再多借点呢,我们又不像明国官员那样吃光、拿光,我们是干正经事,这点钱赚得回来。”李富贵满不在乎,李槐却在一边不吭声。

    “大统领,你手里有强兵,这就是钱呀,七万两算什么,出去随便走一圈钱就回来了,我都不怕你怕什么?”沈守廉嘿嘿笑道。

    李榆瞟了沈守廉一眼,嘴里嘟囔着:“随你们的便吧,反正我已经一屁股债还不清了,再添多少也无所谓。”

    李槐摇着头苦笑,鄂尔泰冷冷地问道:“沈老板,你们三个可是来赚钱的商人啊,我怎么觉得光印钞铸币这点钱息和工本钱,也赚不了多少钱呀,你这银元币并不比银两轻,出外经商还是带着麻烦,人家凭什么用你的银币,你说老实话,你们打什么主意?”

    “大断事,您太多心了,我们可真是来做好事的,”沈守廉说完就觉得这个话连他自己都不信,马上又一脸老实地说道,“当然,我们还是要赚些小钱的,有银钞流通,我们就可以开钱庄、铁厂、作坊,李尔增他们这些晋商还搞出来账局、票号这些生意,可以凭票据通兑银钱,大断事,生意好做了,我们自然赚得到钱。”

    “我就知道你们这帮人无利不起早。”鄂尔泰脸一扭不说了。

    大家正说着话,莫日格进来俯在李榆耳边低语了几句,李榆点点头,对众人说道:“金大人和刘公公来蛮汉山了,你们继续谈,我去接一下。”

    “不会吧,这么快朝廷就知道了,”沈守廉的脸一下就变白了,他做贼心虚,慌忙对李榆说道,“大统领,你千万别说我在这儿,我可什么也没干呀!”

    李榆没回答,向他摆摆手就径直出去,鄂尔泰嘲讽地笑道:“沈老板,不用怕,朝廷在丰州算个屁,知道你造私钱,也不敢来抓你。”

    “可我家还在苏州呢!”沈守廉还是心虚。

    金声、刘文忠此行与沈守廉没半点关系,就是知道丰州私造钱钞多半也会装不知道,朝廷目前对丰州实行安抚之策,只要不出大事,没那个傻子愿意自讨没趣——朝廷又起党争了,这次的主角是内阁首辅周延儒、次辅温体仁,配角是倒霉的吏部尚书闵洪学,没有人顾得上丰州那点小事。

    周延儒与温体仁原本还是战友,温体仁替周延儒出头攻击东林党大佬钱谦益,周延儒出任首辅后投又桃报李推荐温体仁入阁,不过俩人随后却成了对头,周延儒觉得温体仁浅薄低俗、首鼠两端,经常说温体仁的坏话,而温体仁觉得周延儒贪财无能、虚有其名,也是小动作不断。崇祯四年的科考终于使俩人彻底翻脸,周延儒是本科主考官,会试第一名吴伟业是他的故人之子,廷试第一名陈于泰是他的姻亲,温体仁认为其中肯定有弊,暗中指使人告了周延儒一状,而周延儒很快就予以反击,指使党羽弹劾温体仁推荐的吏部尚书闵洪学卖官受贿。温体仁绝不示弱,为保自己的乌程同乡,也派人收集周延儒纵容恶奴在宜兴老家为害乡里的证据,直接把矛头对准周延儒,俩人争斗在一起,闵洪学夹在中间天天挨骂,想辞官回家,温体仁还不同意,闵洪学知道最后的结果肯定是自己丢官,干脆什么不干混日子。

    周、温二人在朝堂上斗得乌烟瘴气,朝臣们也跟着起哄,大凌河兵败、吴桥兵变、西北延安和庆阳大雪饥民造反,这些该如何收场?没人愿意多想,温体仁也不在乎,大凌河有孙老头顶杠,山东和西北就是你首辅的责任,周延儒不甘心,马上拿出内阁压着的几道丰州屯田道的奏章——丰州在朝臣眼里就是蛮夷之地,根本不屑一顾,要不是担心惹出事,奏章早就被驳回了,既然丰州屯田是你温体仁支持的,丰州的麻烦就由你解决吧,温体仁则指出大同巡抚张廷拱、宣府巡抚沈棨都是你周延儒推荐的,出了事你也跑不掉。

    朝中两派争斗不已,最后上纲上线到君子与小人之争,素有清望的周延儒成了正人君子的代表,而温体仁因为当初没有和魏忠贤做坚决的斗争,而且他的同伙中有人曾经和阉党勾搭,于是他则成了想为阉党翻案的奸佞小人,随着大批官员的卷入,这场私斗逐渐演变成朝廷党争,并且日趋激化,逼得皇帝也不得不出面了。

    ;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