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崇祯之血洗天下 第一卷初登大宝 第十章 怒责言官 一

作者:鼎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7-01-25 17:04:20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 我,摆烂王爷,父皇要我造反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从赘婿开始拯救大明帝国 澳洲崛起录 大明修仙聊天群 抗战:从带团进亮剑开始 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铁肩本应担道义,傲骨方能护社稷;趋炎附势为己私,党同伐异乱国事。

    张府,位于皇宫附近的东大街,这里是明代官员的集中地带。张府就在其中,在这个高官如此集中的地方,张府就显得寒酸很多,甚至有些不起眼。但是,谁也不知道,大明最重要的医疗改革,这次改革让这座不起眼的府邸,一时间成为大明最热门的地方。

    张炳良从乾清宫离开之后,没有回太医院,直接就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也就是张府。一进家门,连晚饭也没有顾着吃,就开始着手书写奏折。张炳良此时此刻,心中甚是激动,充满了激情,夫人崔氏在一旁陪伴着,为他添茶倒水。崔氏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夫君如此神情了,自成亲以来,夫君这样的神情只出现过一次,就是升任太医院院使的那次。崔氏明白,夫君今日肯定有重大事情发生,那专注的神情,能够感染身边的所有人。崔氏很是乖巧,并没有问夫君,她明白做女人,只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已经很好。什么事情该问,什么事情不该问,她能够很好地掌握好。所以,张炳良很爱她,视她如掌上珍宝,崔氏也很满足。

    张炳良奏折写了好后,对每一个字句反复进行了斟酌,直到没有丝毫漏洞,才搁下笔。这才发觉天色已经发白,身旁的崔氏已经趴着一旁的几案上睡着。张炳良脱下身上的外套,披在崔氏身上,看着崔氏熟睡的脸庞,心中一时间柔情万种。

    张炳良起身离开书房,用那双因为彻夜未眠而布满了血丝眼睛,看向东方初升的太阳。此时的太阳仿佛一块光焰夺目的钻石星盘,光芒毫无保留地洒向大地。红日周围,霞光如披上七彩的睡衣的美女,从梦中醒来,睁开迷蒙的双眼,柔情万千。那轻舒漫卷的云朵,好似身着彩装的少女,正在翩翩起舞。张炳良看着这一切,心中豪情万丈,成败在此一举,大丈夫当有所为,有所不为,纵然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

    相比于张炳良的忙碌,崇祯却清闲很多。他自张炳良离开后,没有继续批阅奏折,因为这些奏折里面的内容,除了要钱外,就剩下歌功颂德了。崇祯明白,只要自己把大明的化工基础打好,赚钱,他有千万种方法。

    崇祯现在要做的不是在这些奏折上浪费时间,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他必须为明天的朝议做好充足的准备,明天张炳良的奏折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朝堂上的反对声音肯定会很多很多,所以,崇祯必须有足够的应对之策,孙子兵法中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崇祯命太监取来大明在职重要言官的档案,在明朝是中国档案事业的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文书缮写制度、用纸制度、票拟批红制度、保密制度和归档制度等贯穿了文书档案从撰写到最终保管的各个环节,并且涉及到从皇帝到朝廷臣工,甚至微乎其微的铺兵。所以,崇祯要快速了解大明王朝的运行状况,最好的材料就是这些档案,但是毕竟时间和精力有限,也只能择其精要来查看研究了。

    崇祯进过一天的查看档案,对大明的言官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明朝在洪武皇帝时期,就推行言官制度,大臣们可以尽情发表意见,上至国家大事,下至宫闱琐事,只要有想法,尽可说出来,这种群狼式的围攻,暴风雨式的谩骂,皇帝没了脾气,百官没了脾气,言官高了心气。

    是故,明代言官立论唯恐不偏激,言辞极尽夸张,往往凭借着捕风捉影、小道消息,就会极尽耸人听闻之能事。特别是大明王朝后期,这群言官们关心的并非所论是否属实,而是能否凭借刻薄的言辞哗众取宠,一举名扬天下。

    言官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挑刺,人无完人,做事做人再漂亮的,也能够被挑出毛病,陈年旧事也会成为被攻击的手段。官员在位时被骂,罢免后还要被骂;活着被骂,死了也要被骂。不把人搞臭,就显示不出这些言官的能耐。

    在大明后期,言官这个群体,附势苟全、趋利避害,甚至枉法残民和反复无常之辈、人格卑劣、蝇营狗苟之徒混入其中,让言官不仅没有维护大明江山社稷,却成长为大明王朝的毒瘤。随着朝政的腐败,言官为了个人或集团利益,身陷门户,党同伐异,朋比为奸,置国家命运和大明百姓利益于不顾。在真正强大的恶势力面前都畏缩不前,在面对国家危难时毫无责任心。

    正所谓凡事张弛有度,过犹不及,大明朝的言官没有了约束,完全失去了控制。崇祯明白言官制度本身没有坏处,变坏的是人心。在贪腐成风的大明王朝,言官失去了应有的原则,厚颜无耻到极点。所以,人治不如法治,人都有劣根性,必须把欲望圈到牢笼里。而合理的监管制度才能够让言官的行为合理合法,朝有利的方向转变,崇祯的心中渐渐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崇祯相信,只要能够利用好这次医疗改革,言官一定会成为崇祯手中的一把利刃,崇祯会紧紧握住这把利刃,去斩断这大明王朝理不清的乱丝,还这大明的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崇祯这一夜同样没有合眼,言官的所作所为令他怒火中烧。如今的言官尽是些鼠辈,空谈误国,必须进行大换血。崇祯决定对言官动手,要清除掉这股污浊的血液,才能有效扼制百官。崇祯明白,做皇帝必须杀伐果断,来不得半点仁慈,否则将会误国误民,遗患无穷。大明帝国以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没有铁血的精神,无法走出一个辉煌的未来。即使要血洗整个天下,也要扫清改革之路上的一切障碍,顺之者生,逆之者亡;即使因此背负上千古骂名,也在所不惜!崇祯只要这大明的百姓从此能够过上富足安定的日子,弑杀的骂名微不足道。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