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宋武演义 第一卷风起云涌 第五章 金庭受教 戴安道为人师表

作者:幼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7-01-23 11:42:40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神诡大明:灵能飞升 我撸的毛绒绒登基了 裙钗之下 天运投胎啦!靠心声助娘亲巅峰 大梁暴君:权臣造反?赏九族消消乐! 无敌五皇子 高门寒婿的科举路 林姑娘不是人 

    刘怀敬的家还算不错,婶婶杜氏是刘裕的养母。刘裕是吃她的奶长大的,本来父亲刘翘是要把他扔掉的,多亏了杜氏。当时他刚刚生下刘怀敬不到一个月,把刘裕抱回来后和刘怀敬一起喂养。

    现在刘怀敬也去学堂读书了,所以哥俩儿在一起玩耍的时间也就少了。

    刘裕给婶婶留下些铜元,告别之后再次的回到了庙里。

    黒塔早就回来了,他父亲对他这个儿子也不是怎么重视。长得那个惨不忍睹,家里人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黒塔幼小的心灵还是很敏感的。

    他也把那一百块铜元留下,还有偷偷拿出来宰羊的赌资也放回了原处。

    看着突然长高的儿子,肉铺张没有什么话说,母亲确实拉着黒塔详细的看了半天。

    “我遇到了一个世外的高人,他说我天赋异禀,在我身上拍打了几下,我就长高了。”黒塔编着瞎话。

    迷信,在那个时候就是科学!一个普通的妇女根本就没有质疑一切的精神,也没有受过那样的教育。

    高人是无所不能的,我是有所无能的!

    黒塔的家就在镇上,只是搬出去住而已,也没有什么不舍。

    黒塔正在院子里练习拳脚,他的也是自创的把式,主要就是活动筋骨。

    见到刘裕回来,收招问道:“寄奴儿,我们是不要要弄套僧袍剃个光头啊?”

    看来他已经做好了当和尚的准备,刘裕现在已经有点拿不定主意了,因为昨天的那个梦。

    “这上面的字我也不认识。”黒塔说道:“不过我可以肯定的是,昨晚那个肯定不是梦,甚至你以前梦到的老和尚也不是梦。”

    刘裕点头道:“看来这是有人特意安排的。”

    至于是什么人的安排,他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他现在开始思考了,这就是个巨大的进步。

    “欲飞腾,剡金庭。”

    这是什么意思?

    黒塔经常在镇子上混,头脑还是很灵活的:“集市口上有个算命的孙先生,要不我们找他去问问?”

    刘裕和黒塔找到了那个算命的孙先生,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干巴道士,两撇狗油胡,眯缝眼开阖之间精光闪烁。

    “两位小兄弟要算什么?”

    “算命。”刘裕说道。

    “哦!......”孙先生的惊讶的长大了嘴巴。

    上下仔细的打量刘裕,看的刘裕都不耐烦了时才“啧啧”摇头,又点头:“卦金十文。”

    刘裕现在有钱,不在乎这个,让黒塔拿出十文递给算命先生。

    “南行四百里,自有机缘。”孙先生说道。

    “多谢!”

    刘裕谢过这个算命的孙先生,回去后和黒塔收拾一番就向南出发。

    “为什么不多问些?”黒塔迷糊道。

    “问什么?先生不是说的很清楚了吗?”刘裕说道。

    黒塔想想也是:南行四百里。

    那就先把这四百里走完吧!

    路途遥远,一路之上要解决食宿问题。二人经过一番思量,最终还是到竹林寺找到慧虔大师,剃头染衣,两人初时不愿受戒,但是不受戒就没有度牒,很是不便。经过一番思量和老和尚的蛊惑最终这两个小子受戒成为了法同小沙弥。

    二人一路乞讨苦行,最终一个多月后到达了会稽境内。

    到了这里他们已经非常明白那句话的意思了,说的是去剡县的金庭镇。

    到得金庭镇,刘裕和黒塔敲开一家大门。

    出来的是一个七八岁的稚子,小孩儿见到两位光头的沙弥,弯腰行礼道:“两位师父是要化斋吗?”

    “小施主,我们是来问路的,你家里可有大人?”刘裕合十问道。

    “里边请,家父正在家中。”

    这是一户渔民,院子里晾晒的渔网可以看出。

    小孩儿端来茶水,刘裕和黒塔坐下喝了口,拿出了那封信交给小孩儿的父亲。

    “安道启,明师书。”

    小孩子听闻,喜道:“你们是给老师送信的?”

    刘裕和黒塔也心中大喜,刘裕道:“小施主可否领我门去见令师?”

    “好啊!”

    二人起身告辞,在这个孩童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座庄园,大门上有一匾额书:安道书院。

    刘裕见到了书院的先生,是一位五十岁左右,身体微胖,三缕长髯的漂亮老头。

    “刘裕、黒塔,拜见戴公。”来时小孩儿已经把他老师的名讳向刘裕讲了。

    见过礼之后将书信呈上,戴公并没有打开书信,而是放到了一边。

    “刘裕?”打量着刘裕,戴公问道。

    “是。”

    “你可知明师真人指点你来此的目的?”戴公问道。

    刘裕想了想,道:“可是介绍我来此习文?”

    “非也!”戴公摇头。

    “灵儿,你回去吧!”戴公对领刘裕来的小孩儿说道。

    戴公给刘裕和黒塔安排了一间住处,道:“你们就在这里住下吧!”

    戴公是儒教的名士,不仅才学八斗,而且精通三教经典。

    刘裕黑塔在这里也学道了不少知识,至少该知道的基本都知道了。

    比如现在是个什么世道?

    这个要从曹魏说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滔天,但是他并没有当上皇帝。

    是他不想吗?答案是否定的。

    曹操多么牛*逼的一个人物,他为什么没有当上皇帝?

    因为士族、朝臣们不同意,得不到士族贵族的支持,曹操这个大奸臣都不敢篡位。

    但是皇帝梦在他的儿子曹丕那里实现了,曹丕脑子灵活,他爹的心思他是明白的,大臣们的心思他也是明白的。

    曹丕的脑瓜子没有想别的,他最大的发明就是创造出了一个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又叫九品官人法。

    曹操死后,曹丕立马推出了这个制度。

    制度一出,很快就得到了士族的拥护。

    曹丕顺利的当上了皇帝,这个制度和曹操的“唯才是举”是完全对立的。

    在曹操那里,有才就能当官,这个对现有的士族官僚很是不利。这也是曹操得不到拥护的原因,从此可以看出曹操还是“心怀天下”的。

    他的儿子曹丕则是“心存天下”,九品中正制使得现有的士族官僚利益最大化。

    至此,天下的意义变了,变成了百官的天下。

    皇帝是怎么当上的?是我们让你当的!

    怎么?不服吗?

    看看曹操和曹丕父子就明白了,我们不让你曹操当,你就不敢当。我们看曹丕顺眼,他就是皇帝了。

    为什么士族大臣拥护曹丕呢?

    这就是九品中正制的功劳了,这部法典把人分为了九等,哪个等级当什么官有着严格的规定。再一个就是,给人分等的权利掌握在了现任官员的手里。

    我说谁是几品,谁就是几品。我让你当什么官,你就能当什么官。

    让谁当?当然是自己的朋友和亲戚了。

    曹丕给了士族大臣这么个大礼,得到的回报就是当上了皇帝。

    但是这个制度并没有给他们曹家带来多长时间的荣耀,四十五年后,路人皆知其心的司马昭也没有把心里想的变成现实。但是他这个心被他的儿子司马炎给实现了。

    好像是曹操父子的翻版,历史惊人的重现五十年前的一幕。

    司马炎还是拿这个九品官人法做文章,他又给九品中正制加了一条:只有现任大官的后代才能被评为上品。

    这个制度比曹丕的那个更牛,就是只有现任官员的后代才能当大官,其他的靠边站。

    当官的谁不想着父父子子的永远当官啊!

    所以人们又开始拥护司马炎:我看你不错,你来当皇帝吧!

    魏元帝曹奂步了汉献帝的后尘,没办法呀!

    现在也不知道曹丕的后代有没有后悔,反正这个制度使得士族大臣们丧尽了节操,毫无道德可言。

    曹操和司马昭这两家的聪明儿子,得到皇位的行为实在是见不得人,但是谁让人家脸皮厚呢?

    他们如此做的后果就是,大臣和士族豪门的脸皮也逐渐的厚了起来,一切以家族为重,国家大义被放在了家族的后面。从此就形成了那个时代独有的一个特色政治:门阀政治。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