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第三卷亢龙有悔 第五十七章 汗位之途

作者:西南北无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7-01-08 10:07:45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女帝陛下,您何故造反? 农门权宠小辣妻 宦人香甜 满唐华彩 九州立志传 我刷短视频被古人看见了 我,西楚霸王,开局过江 大唐星辉 

    至元十五年九月十三日,当北元帝国书枢密院事、中书左丞董文炳最后一次睁开眼来时,他先看向床边上一个匣子,再看了看跪在床边,哭得像泪人似的儿子董士选,在得到了肯定的回复后,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这是一位非常有争议的、文武双全的名将,甚至后代有人称之为北元第一汉奸。但从更深的角度说,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他自己身上。

    董家原先是北宋河北西路的真定府藁城人氏,因此,他们实际上是宋人,后来女真入侵又成为金人。董文炳的父亲董俊,为了保全家族投降北元,而且他还曾奉史格的父亲史天泽为帅,因此汉军三大世家之间其实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董俊死于其后北元对金的征战中,那年董文炳十六岁。

    董家之所以后来超越了其它两家,更为忽必烈看重,首先是董文炳自身非常有才能;其次是更早的汉军元帅张柔、史天泽等人去世,这个时候,董文炳就已经算是老人;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很早就跟随了忽必烈。

    历史上的蒙古帝国在蒙哥(宪宗)当政期间,为征服南宋帝国,曾经实施了一个大迂回战略,即通过征服当时的云南大理国(宋之前称南诏),从西南部包抄宋帝国。这个计划的执行者,就是忽必烈。董文炳就是从哪时起,开始追随老忽的。

    “世祖在潜籓,癸丑秋,受命宪宗征南诏。文炳率义士四十六骑从行,人马道死殆尽,及至吐番,止两人能从。两人者挟文炳徒行,踯躅道路,取死马肉续食,日行不能三二十里,然志益厉,期必至军。会使者过,遇文炳,还言其状。时文炳弟文忠先从世祖军,世祖即命文忠解尚厩五马载糗粮迎文炳。既至,世祖壮其忠,且闵其劳,赐赉甚厚。有任使皆称旨,由是日亲贵用事。”

    董文炳带四十六人跟着老忽征云南,途中人和马死伤殆尽,到最后只有两人还活着,这两人挟着他步行,一路上以死马肉为食。当时的“小董”革命意志绝对的坚定,坚信他们定能和大部队会合,结果他们还就真的遇到了元军的使者。使者回去一汇报,老忽感动啊,他立刻派董文炳的弟弟董文忠带着马和粮食去接应他。到了之后,更是大加赏赐。等以后老忽把事情交给他办,他件件做的很地道,从此大受老忽重用。

    董文炳深通为臣之道,他知道董家有宋人的背景,所以就更紧密地“团结”在忽必烈的周围,他一生做事极为谨慎。元军破临安后,帝国宗室、端宗皇帝的亲祖父福王赵与芮被带到大都,他大肆贿赂北元亲贵大臣,只有董文炳一人不受。

    但正是由于宋人的背景,他宋人打宋人,所以后来才赢得了第一汉奸的名声。而张柔、史天泽等人,从祖先开始,就一直不属于宋人。在这个没有民族大义的年代,虽然也令人不舒服,公平地说,还是有点区别的。

    站在皇宫里的忽必烈,闻听董文炳去世,忽然像又老了几岁。这是他最忠心耿耿地潜邸旧臣,也是他身边难得的、富有远见的人才。他抚摩着董士选送来的、他的大兄留给他的匣子,心中痛惜不已。

    他打开匣子之后,看到里面有一张纸,那是董文炳留给他的最后一份奏章,但上面只有一行字:“蒙古军南下,汉军北上。”看着这几个字,忽必烈的眼神更复杂了,因为他知道,这几个字里面隐藏着的,是帝国的秘密。

    董文炳曾经是藁城县令,他担任这个职位的时候才十七岁,但他因上司收刮民财、贪得无厌,不愿与之为伍,终究挂冠而去。他之所以后来追随忽必烈,其根本的原因,是老忽“汉化”了。而老忽的这个“汉化”过程,也可以说就是他登上帝位的过程。

    在老忽被“汉化”的过程中,他的引路人,应该是另一个被汉化的原辽国人,耶律楚材。这个耶律楚材对蒙古帝国非常非常重要。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虽经他的整合,已经有了国家的雏形,但开始时,实际上还是一个部落国家。这里面的兄弟,除了会放牧,就只知道抢劫。周围的国家和地区讲难听点,就是他们的银行、仓库,需要了就去抢一把。他们根本不懂得治理国家,自己的部落还没有完全收拾利落,连文字都没有,开始的时候,经常用的还是畏兀尔文,其他的就更不要提了。

    是耶律楚材,为他们这个武装抢劫团伙,初步建立了一整套规矩。耶律楚材给蒙古人上的最重要的一课,是他“教育”蒙古人,不要吃像太难看,要“文明”点地捞钱,也就是收税。

    《元史·耶律楚材列传》载:“太祖之世,岁有事西域,未暇经理中原,官吏多聚敛自私,赀至巨万,而官无储偫。近臣别迭等言:‘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楚材曰:‘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帝曰:‘卿试为朕行之。’乃奏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凡长贰悉用士人,如陈时可、赵昉等,皆宽厚长者,极天下之选,参佐皆用省部旧人。辛卯秋,帝至云中,十路咸进廪籍及金帛陈于廷中,帝笑谓楚材曰:‘汝不去朕左右,而能使国用充足,南国之臣,复有如卿者乎?’对曰:‘在彼者皆贤于臣,臣不才,故留燕,为陛下用。’帝嘉其谦,赐之酒。即日拜中书令,事无巨细,皆先白之。”

    在铁木真时期,蒙古人不断地在西域征战,因为根本不懂如何管理那些被占领的土地,所以从来只知道杀人、抢财物、强奸女人,然后将那地方整成荒芜人烟的白地。唯一知道点的,就是把哪里变成他们的牧场。下面的人搜刮民财成为巨富,可是国家却无半点储蓄。就这样,下面的人还想把中原的汉人全赶走,把农田变为牧场。如果按他们说的做,北中国还不知道有多少百姓要丢掉性命。

    是耶律楚材告诉他们:“还是留下汉人好,哪样咱们可以来收税,这些税足以满足大汗您南征的需要,谁说汉人没用呢?”当时的元太宗窝阔台也像听天书一样:“有这样的好事?你弄给俺看看。”

    耶律楚材就把当时的蒙古帝国分成了十路,分别派去了收税的官员,结果到了秋天,这些人就把大批的金银布帛呈送在大汗帐下。蒙古人这下才开了眼。

    留下那些南人让他们耕种、劳役,回头派个官来就能收钱、收粮、收绢,而且年年都能收,怪不得南边始终这么有钱。靠,看来以前把那些人都杀了,是亏大发了。蒙古人恍然大悟。

    这个事情大约发生在窝阔台为汗的1231年。忽必烈一定知道、而且很可能亲眼目睹了这件事的整个过程。因此,这应该是对老忽影响深远的一次“小学教育”。老忽从此开始悟道了,而且比所有蒙古人都悟得更彻底。也正是因为他在其他蒙古人眼里,悟道悟得过了点,所以后来惹了一大堆麻烦。

    但老忽那时候还是“小忽”,没见过什么世面,在这个过程中高低还是被忽悠了。

    窝阔台吃了一惊后,忍不住问了耶律楚材一句:“你这老儿的确有点本事,整天在咱面前晃悠,啥事不干就把钱给整来了,和老子说实话,南边的那帮家伙和你比怎样?”

    耶律楚材这个被“汉”了的家伙,就用“汉”的方法又谦虚了一下:“人家哪里都是高手,咱这低手,只能待在北地,所以被陛下您给逮住了。”

    这要是在汉人哪里,别人早就明白了:得,这过分谦虚,肯定隐藏着骄傲。就是窝阔台也不是不明白。但听在当时的“小忽”耳朵里,他一定想到:“是啊,这个耶律楚材也就是学汉人儒生的,他一个旁门左道的第N代弟子都能弄成这样,那要是儒生们来弄,岂不是弄得更好?人家才是武林正宗。”从此,他就对儒生们有了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景仰之情。

    等他的兄长蒙哥即位,让他管中原之地的事务,“诏漠南、汉地军国之事,悉听帝裁决,”他就求贤若渴,大肆聘请儒生,到处收罗人才。《元史》载:“帝在潜邸,思大有为于天下,延籓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

    这个时候,邢州是他的封地,他手下的汉臣刘秉忠、张文谦向他进言:“邢吾分地也,受封之初,民万余户,今日减月削,才五七百户耳,宜选良吏抚循之。”为了慎重,也为了再度考察一下儒生的本领,于是,老忽就在哪里先搞了个改革实验。“以脱兀脱、张耕为邢州安抚使,刘肃为商榷使,轻徭薄赋,期年户增数倍。”

    儒生们所采用的,其实也就是古今中外到目前为止屡试不爽的绝招,减税。结果百姓就自动跑回来了。

    由这也能看出,要想某地发展,其实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减少老百姓的负担。

    咱们后世的人都知道,个税少点,人多点,税基一大,总体收入还是增加。但老忽一看,正宗就是正宗,祖师爷就是祖师爷,光人头税都能一下多收好几倍,要是地方再大点,这还了得,于是他就更重用儒生了。“自是帝益以儒者为阿用。”

    他这样礼贤下士的姿态一摆,儒生们的立场,马上也就变了。

    中国的儒生们有大义吗?当然有,这个大义就是维护儒家的道统。你是不是“夷狄”咱不管,就看你是不是施“汉法”。而“汉法”的关键是什么呢?是你是否用儒生治国。

    老忽重用儒生,儒生们自然投桃报李,也就大力支持忽必烈了。

    忽必烈很快就在他身边聚集了一批儒生、汉臣,并在中原汉地形成了一股庞大的势力。这其中代表性的有三人:刘秉忠、姚枢和郝经,这三人对老忽后来登上汗位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事实上,有这帮人在,你也不可能风平浪静。无论忽必烈的想法是什么,他们早已经在考虑,将忽必烈推到蒙古帝国最高的位子上去。

    但忽必烈要想登上北元帝国的最高处,光靠他在汉地培养的势力,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是蒙古帝国。这些汉臣和儒生只是他前进道路上的助推器,他真正的力量,还是来自他的父亲、成吉思汗的第四个儿子拖雷。是拖雷本人,为黄金家族的这一枝,统治帝国最富饶的土地,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