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胡杨悲啸 正文卷 第二十三章

作者:白学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6-12-28 00:53:43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穿二代战神皇帝成长史 富二代被迫从头再来[种田] 重生后小夫郎他悔婚了 龙傲天都爱我[快穿] 坚定不移地做个路人甲 我在平行世界捡炮灰老婆[快穿] 魔王俘虏圣君的第七年 首辅寡夫郎他茶香四溢 

    大明胡杨台知府王玉杰看着貌如美妇,似笑非笑的杜公公,竟一时语塞。

    杜公公送来了皇帝的圣旨。

    崇祯严词驳回了拨饷增兵的请求,且严令王玉杰整饬兵马,加强防守,不得有误。

    语气严厉,措辞强硬,毫无变通回旋之余地。

    要兵要饷,趁机扩充壮大势力的想法,被皇帝的一道圣旨无情地击碎了。

    现在该如何应对这复杂异常的局势呢?

    王玉杰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

    大明东厂杜公公优雅地茗了一口茶,似笑非笑地看着胡杨台知府,如同老猫看着无路可逃困于死地的小老鼠。

    通过东厂千户千面佛马金海的密报,他对王玉杰的行为已有所掌握。

    如今,东厂又在王玉杰身边安插了一枚更有力道的钉子,看他还能翻起多大的浪头?

    知府衙门温师爷正襟危坐,面色轻松,不时看着沉思中的知府大人,又不时与杜公公不经意地交流眼神,从始至今,没有说过几句话。

    龙潭谷,杜公公交给他的黑布袋里,装着一枚沉甸甸的和田玉大印,还有一首父亲临死之前用献血写成的绝别诗。

    闻天知,这位用生命和鲜血忠于大明泰昌帝的吏部给事中,留给儿子的只有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从龙潭谷回来的那一夜,温师爷面对闪光的官府大印和紫黑色的血泪诗,泪满衣襟,思前想后,整夜没有合眼。

    好长时间,三个各怀心事的男人都没有说话。

    黄色圣旨高悬知府大堂,发出刺眼的明光。

    室内气氛显得凝重而压抑。

    杜公公首先打破了这沉寂的局面,尖细的嗓音令王玉杰很不舒服,但又不能不洗耳恭听。

    “王大人,皇上让我问你,最近流民状态如何?”

    “奉皇上圣旨,我已派薛大鹏率兵剿杀了郭庄叛民,没留一个活口。”

    “皇上对此大加赞赏,当着文武大臣的面,表彰了好几次。”

    王玉杰内心清楚,这是杜公公信口雌黄,瞬时编造的,可千万不能揭穿,只好抱拳,勉强一笑,道:“多谢皇上,多谢杜公公。”

    温师爷插话说:“杜公公不远千里,冒着大风大雪,来胡杨台,令我等感激不尽。”

    “不必客气,为皇上效力,是你我的职责。”

    三人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

    少顷,王玉杰试探着问道:“漠南蒙古林丹汗残部苏和巴特尔,纠集了几千亡命之徒,不断骚扰胡杨台地区,不知皇上有何应对之策?”

    温师爷说:“这苏和巴特尔力大无穷,凶狠如狼,要想剿灭这帮匪徒,只靠胡杨台的兵力,不太容易。”

    杜公公听出了两人话中暗含的玄机,微微一笑。

    要不要告诉他们,崇祯皇帝和首辅陈演的决策呢?

    思索立刻,杜公公决定告诉他们。

    朝廷的决策,圣旨已经发出,何不做个顺水人情?

    于是,杜公公压低嗓音,神秘地说:“对此,崇祯爷已经做出了周密安排。”

    王玉杰温师爷立时警觉起来,竖起耳朵仔细地听。

    “首辅陈演陈大人已经向皇上提议,让陕西榆林总兵姜让出兵剿灭蒙古残部。皇上听从了陈大人的话,已经向姜总兵发出圣旨。”

    闻听此言,王玉杰心中一惊。

    如果榆林总兵姜让出兵剿灭了漠南蒙古苏和巴特尔之后,再重兵驻扎于胡杨台边境,那自己想**称王一事就更复杂难办了。

    温师爷闻言也大吃一惊。

    尽管自己现在脚踩两只船,在两颗鸡蛋上跳舞,可到底死心塌地站在哪一方,并没有完全决定下来。

    先报杀父之仇,后建功名之业,是他离开河北苍岩山福庆寺之后立下的誓言。

    大明也好,大清也罢,哪一家能让他实现这两个心愿,他就以命效忠于哪一家。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他不想做父亲闻天知那样迂腐不堪不识大局的人。

    注视着王玉杰温师爷瞬间即变的脸色,杜公公心中得意极了。

    大明首辅陈演这一招敲山震虎玩得十分高明老道。

    到底是宦海沉浮几十年的人,不愧是大明王朝的首辅,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狠招辣招毒招,招招见血封喉,招招置人于死地。

    杜公公心中叹服至极。

    胡杨台知府大堂又一次陷入了沉闷之中。

    王玉杰忽然笑了,大声说:“皇上的确英明,姜总兵身经百战,率虎狼之师,征剿漠南蒙古残部,如狂风卷残云,苏和巴特尔的末日快到了。”

    温师爷紧随其后,说:“皇上运筹帷幄之中,姜总兵决胜千里之外,我大明江山固如金汤。”

    杜公公心想,闻理君温师爷说此话,我相信,因为他有所企图。可王玉杰如此说话,就是百分之百的应酬恭维了。

    龙潭谷,杜公公交给闻理君温师爷的黑色布袋里,装着一颗未来大明胡杨台知府的和田玉大印。

    杜公公也笑道:“好,二位能够紧密配合姜总兵,共同剿杀蒙古残部,正是皇上所希望的。到时候,朝廷肯定会大大奖赏两位的。”

    三个人同时大笑起来。

    顿时,胡杨台知府大堂里又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当恭恭敬敬送走大明使者杜公公以后,王玉杰独自一人在书房里来回走动,显得沉烦郁闷焦躁不安。

    他根本没有料到首辅陈演会给皇上出这么个馊主意,崇祯居然采纳了。

    正是这个馊主意,完全击碎了他和白长庚雪夜精心策划一宿的养寇自重之策。

    陈演啊陈演,看不出你还有如此高明的手段,以前真是小看你了。

    此时,大明胡杨台知府王玉杰想起了三国时期的一个故事。?

    蜀国丞相诸葛亮北伐中原,亲率大军出祁山,不想先锋官马谡误失街亭,致使前线大军节节受困,情急之下,孔明决意退守汉中,阻挡魏军。

    大军尽去,诸葛亮身边只剩五千兵马驻守西城县。

    一日,忽接探马飞报,说魏国大将军司马懿引十五万大军正望西城蜂拥而来。

    西城县乃弹丸之地,地势开阔,易守难攻。

    这时,诸葛亮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驻城的五千兵马也已分出一半运粮去了。众官听罢尽皆失色,只有诸葛亮镇定自若,当即下令将旌旗藏匿起来,城门四开,每门分派二十军校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其余士兵不得妄出,不得擅自高声喊叫。

    一切准备就绪,孔明引二童携琴登上高楼,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镇定自如,好一副闲情惬意!?

    却说司马懿引兵来到,远望孔明端坐城楼,笑容可掬,旁若无人,大感不解。整个城池寂静一片,就跟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

    看此情此景,若换了旁人,大可无所顾虑,大手大脚地引兵,浩浩荡荡杀入城中。说不定诸葛孔明早已授首就擒。

    可偏偏是司马懿,生性多疑,不由分说便下令退兵。

    诸葛亮遥望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骇然,问其原因。

    孔明这才道出缘由:“司马懿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今见此规模,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

    很多人看了这则故事,都认为诸葛亮多谋司马懿少智,感叹司马懿失去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其实,这则故事并非如此浅薄鄙陋,而是包涵着司马懿深谋远虑的卓绝智慧。

    司马懿非常清楚,如果这一战就消灭了诸葛亮,那么,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呢?

    美酒鲜花封侯进爵还是大牢刑场祸诛九族?

    大汉王朝初年,功高盖世的淮阴侯韩信,惨死于长安未央宫,临死之前说过的十八个字,字字如万钧雷霆,时时警响于司马懿耳边。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举不胜举。

    司马懿可不想落得淮阴侯韩信那样的悲惨下场。

    这个三国时期最黑厚最阴狠的刀笔小吏,巧妙借助敌手诸葛亮,不露声色地玩了一招养寇自重之计,不但骗过了当时所有的人,而且还欺骗了后来的历史。

    想到这儿,王玉杰不由得长叹一声,充满了对司马懿的无限尊敬佩服之情。

    “还是司马懿计高谋深,道行深厚,从曹操时期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刀笔小吏,最后三国归晋,成了大晋王朝的实际奠基者晋宣帝。人杰呀人杰。”

    面对眼前如此复杂凶险的时局,自己该如何做为呢?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大明胡杨台知府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夫人丁茹娟已被送回镇虏堡她父亲那儿了,温师爷不值得信任,薛大鹏虽有治军之才,但政治智慧远远不足,不宜与他商量。

    举奸需机密,扬善要彰显,

    王玉杰只能自己靠自己了。

    王玉杰一边思索,一边挥毫写下了后人称赞司马懿的一首诗。

    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

    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

    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

    诸葛常谈羡,能回天地春。

    写完,细读数遍,再回想司马懿擒孟达战辽东的用兵之道,忽有所悟,不仅长出一口气,扬天大笑起来。

    笑声未落地,管家来报,说有一个自称是知府故交老友的人来访。

    王玉杰心中一惊,瞬间脑海里出现了许许多多故交老友的面孔。

    到底是谁呢?

    他吩咐管家,把客人请进书房。

    一个四十来岁,颇有读书人儒雅之气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王玉杰顿时迷惑了。

    他根本未见过此人,此人为何要称是自己的故交老友呢?

    待管家出去后,来人深施一礼,大大方方地笑着说:“冒昧打扰王大人,恳请大人多多包涵。”

    王玉杰也笑着说:“哪里哪里,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坐请坐。”

    来人不等询问,自报家门,道:“王大人,我乃大西王朝使者张宗元也”

    王玉杰一时怔住了,紧紧盯着张宗元。

    “大人不必紧张。请先看我家老万岁写给大人的秘信。”

    张宗元恭恭敬敬地把一封信递过来。

    王玉杰没有立即接信,而是冷哼一声,目露凶光,严厉地问道;“你不怕我把你抓起来,交给朝廷?”

    张宗元轻轻一笑,不慌不忙地说:“不入虎**,焉得虎子?我就是让王大人抓我,王大人也不会抓的。”

    “何出此言?”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王玉杰冷声道:“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请王大人先看此信,如何?”

    王玉杰沉吟片刻,这才接过大西皇帝张献忠的秘信,认真阅读起来。

    张宗元喝着茶,不时注视着眼前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在大西朝,他曾经听张献忠孙可望说起过此人。

    潼关南原大战之前,正是此人在关键时刻反水,叛变了欲重新杀回家乡陕西的李自成,向当时大明三边总督洪承畴提供了李自成详细的兵力部署,使李自成遭到明军重兵剿杀,招来灭顶之灾,导致全军覆灭,仅剩十八骑,狼狈不堪地逃至商洛山中。

    后来,此人投到洪承畴门下,屡立战功,颇得洪承畴赏识,被其保举为大明胡杨台知府,竟成为一方土皇帝。

    来胡杨台之后,豹子胆吴廷玉又详详细细地介绍了王玉杰,使张宗元对此人有了一个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

    此人极为不简单,极有可能成为与张献忠李自成一般恶霸一方的枭雄。

    走进胡杨台知府衙门的那一刻,张宗元就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如果没有张献忠攻克大明襄阳城,他这个襄阳王府的小吏早就死了,哪儿来的今日威风呢?

    狐假虎威,示威于形,利而诱之,制敌而不制于敌。

    王玉杰终于看完了秘信,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之色。

    张宗元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稍纵即逝的变化,彻底放下了高悬着的一颗心。

    “张大人,你家老万岁真有此意?”

    “王大人,我家老万岁可不是卸磨杀驴的李自成,你也不会做第二个曹操罗汝才。”

    王玉杰拿着秘信,来回走动。

    张宗元看得出来,他内心进行着激烈地斗争。

    王玉杰是在八年前的荥阳大会上,认识号称八大王的张献忠的。

    1635年即大明崇祯八年,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等十三家七十二营农军在河南召开荥阳大会。

    会上,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得到大家的赞同。

    会后,高迎祥、张献忠率部攻打大明南直隶凤阳。

    这凤阳乃大明中都,朱氏皇族大兴之地,政治地位很高,且为历史名城。

    有诗曰,中都丰镐遗,宫阙两京陟。千里廓王畿,八屯供宸极。

    作为东路军先锋的张献忠部队,在大雾弥漫的清晨包围了凤阳城。

    不到半天工夫,就全歼了守卫凤阳的两万官军,击毙守将朱国正等人,俘获了凤阳知府颜容暄,并当着百姓的面,历数他的罪行后,处以死刑。

    张献忠把胜利品和府库里的粮食,分给当地的贫苦农民,又叫四乡百姓,砍光大明皇陵周围的几十万株松柏,破坏焚毁了朱元璋出家的皇觉寺,然后掘了朱氏皇族的祖坟,杀了宦官六十多人,同时,将凤阳富户杀的一干二净。

    此举震惊大明天下。

    崇祯帝得知消息后,立即穿上丧服,跑到太庙,跪在祖宗的牌位之下放声大哭,并下令朝廷官员素衣素食办理公务,表示哀悼。

    随后,崇祯对有关朝廷官员做出了严厉惩罚。

    撤了兵部尚书的职,砍了凤阳巡抚和巡按御史的头,又把早已革职闲住的五省督师拉出来定了死罪。

    张献忠屠城凤阳,私自占有大量金银财宝,引起了高迎祥的强烈不满。

    李自成当面痛斥张献忠,两军几欲火拼。

    至此,张献忠乃分军东走,**作战。

    从那以后,王玉杰再也没有见过这位黄虎。

    现在,已为大西王朝皇帝的张献忠派使者来胡杨台找他,该如何办理呢?

    半个时辰过去了,一个时辰过去了。

    室内静得可怕。

    最后,王玉杰说:“让我考虑考虑,如何?”

    夫处世之道,亦即应变之术,岂可偏执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贵在随机应变.。

    张宗元轻松一笑道:“事关重大,王大人多多考虑是应该的。”

    就在两人相视一笑之时,管家和一个随从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王玉杰不悦地斥责道;“何事如此惊慌?”

    随从结结巴巴地说:“老爷,夫人······在回来的······路上,被人······绑······绑架了。”

    王玉杰腾地站起来,大西皇帝的秘信飘落在地上。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