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 第317章 一定要灭倭

作者:叶秀双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5-20 00:45:29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医仙之纵横都市 洞房夜,给禁欲残王治好隐疾后塌了床 霍总娇妻她真是玄学大佬 书籍1402340 我上讲台念情书,高冷校花后悔了 分手后,应总抛下白月光求复合 掌心欢 大国化工 

    沈冬素吐槽了几句朝廷小气,但等听到麻城和沿河几个县城遭了水灾,而朝廷给赈灾款和赈灾粮也是扣扣索索。

    且给幽州的军资,没人敢贪,敢截留一部份。而赈灾在某些官员眼里,那可是肥差!

    就算有吴王和太子党相互牵制,死盯着对方出差,赈灾款和粮分到百姓身上的,还是要少一半。

    从朝廷到地方,一层层剥削,新米变陈粮,陈粮变霉粮,霉粮再掺糠……

    还有地方士族,中原的士族可不像北境,被凌王和凌王妃分别打压几次,即便没有老老实实,也不敢做太过份的事。

    而中原的士族和富商,遭灾之后,紧锁庄园的仓库门,任由百姓饿死,也绝不低价卖一粒米!

    听说有一家一直叫穷叫苦的士族,整个庄园被大水冲了,仓库冲毁,流出来的米粮像沙子一样多,都能用来堵决堤口了。

    听陈星耀说着他一路听到麻城的灾情,沈冬素心中既气愤又无力,她只是震住北境的士族,都费了不少精力。

    同时为了能全北境推广幽州律,还得对士族施以怀柔政策,跟他们合作生意,来更温和地推行幽州律。

    但她的梦想从来不是小小幽州城,不是整个北境,而是整个大夏。

    所有士族都给我打落神坛,所有百姓都能享受作为‘人’,应有的待遇!

    不再生来就为奴为隶,命如草芥,生死无依……

    特别是,中原还是她的家乡。

    想到自己有能力,却不能惠及家乡。看着家乡正在遭罪,她却无能为力,便觉得无比心疼!

    真希望有一天,我能带着幽州兵,去将那些为祸一方的士族和官员,全给灭了!

    希望小盼哥回老家,再有凌王府护卫去麻城找小虎,能帮到当地流民一些吧!

    陈星耀见王妃越听越气愤,那么好看的一张脸,却露出让人不敢直视的表情。

    陈星耀忍不住脖子微缩,他可不是害怕!这是条件反射!

    想当年他和王妃在长安禁区治理瘟疫,他眼睁睁看着娇小美丽的王妃,扒拉死人,甚至给死人分类,检查死因……

    他吓的呕吐做噩梦,而王妃却面不改色。

    还有他被刺客砍断手,他像一个惊慌的孩童一样大哭大叫。

    而王妃冷静地让人捡回断手,像缝衣裳一样,一针一线地把他的手缝了回去。

    陈方带领流寇攻打幽州城,凌王妃就那么站在城墙之上,看着血流如河,看着尸山血海,看着陈方的头被那女魔头一刀砍下……

    就是这些记忆太多了,让陈星耀印象太过深刻。不管别人眼中的凌王妃,是如何温柔美丽,善良大方。

    在他眼中,呃,就是很吓人啊!

    特别是现在,沈冬素眼神一扫,冷冷地问了一句:“那些看着百姓饿死不卖粮的士族,不会是你的亲戚吧?”

    陈星耀连连摇头:“不是不是,呃,不是我陈氏本家,但有几家,确实跟陈氏有姻亲关系。”

    他越说声音越小,生怕王妃一怒之下拿他发泄。

    忙转移话题道:“王妃可知,为何朝廷这么快就同意给幽州海军权了吗?”

    沈冬素:“……快?”

    你怕是对快有什么误解吧?

    我怎么会不知道?是我威胁了太子,他才闭上鸟嘴的啊?

    但听陈星耀这话,明显有内情。

    她顺势问道:“为什么?”

    连庞先生等人也听住了,好奇地看向他。

    陈星耀受大家眼神的鼓舞,刚才王妃吓到的情绪消退,再一次挺直腰背道:

    “不久前,有一支倭盗,从闽州沿海登陆,烧杀抢掠。虽只有三百余人,却抢了三个县城。”

    “以前倭盗小打小闹,地方是不会上报朝廷的。但这一次实在闹大了,事情传开,朝廷也觉得这些海盗再不压制,迟早会出大事。”

    沈冬素真想大骂一声:“艹”!

    大夏朝廷可厉害啊!竟然觉得再不压制,迟早会出大事!

    你怎么不等人家刀子横到长安城门口,你才觉得会出大事呢?

    我太阳的,抢了三个县才传到朝廷,也就是说,倭盗杀两个县、一个县,或者几个村子,根本不是事啊!

    在朝廷眼中,闽州百姓是什么?海里的鱼、海草、海带?

    “闽州水师早就形同虚设,到是地方行武之人,自发组织抗倭队,才将这支上岸的倭盗击退。”

    “可惜,自发组织的散兵,即没有厉害的武器,也造不起船,面对装备精良的倭盗,他们死伤惨重。”

    “就是他们,其中有几个人冒死将事情闹进州里,才传开的。”

    也就是说,若非如此,地方官还是会将事情捂下来,以免影响自己的政绩。

    沈冬素听得太阳穴青筋直跳,没想到竟然是这件事的刺激之下,朝廷才给幽州海军权的。

    闽州和岭南肯定也跟朝廷要了很多次,但没有一个像她这样的城主。

    既得皇上信任,又有财力人力,身份还能震慑地方士族和官员。

    方能顺利要到海军权。

    沈冬素感慨良多,什么倭盗?就是倭兵换身衣裳而已!

    目前倭人还跑不到北境,只会在闽州和岭南等沿海区域,在顺风时节上岸,为祸百姓。

    这件事大大刺激了沈冬素,一想到小倭子会对汉人百姓做的事,她比恨鞑子还要恨的狠!

    之前还想说,战舰慢慢建,海军慢慢练,不能急。

    但现在,她只恨自己不像别的穿越女,有金手指或是系统。

    能立即杀到倭国,将那个残忍变成的民族,彻底抹除!

    造战舰!练海军!全北境都给我动起来!

    老娘要灭倭!

    陈星耀傻眼了,怎么这个话题,让王妃比刚才学要愤怒?

    我还是不说话了,反正我的任务完成了。

    呃,还是先别提要官职的事,等王妃心情好点,再提。

    感觉我要不是带回海军权的圣旨,单凭我带来的这些消息,王妃都要将我赶离幽州啊!

    幸好这时庞先生说话,解救了陈星耀。

    “王妃,老夫想到一事。我们幽州虽然有海军权,可即没有擅水战的将领,也没有练海兵的教官。”

    “而那闽州虽是民间自发组织的反击队伍,却能成功击退倭盗。不如将他们请到幽州,加入水师。”

    沈冬素眼睛一亮,喜道:“先生说的是,我竟然没想到这一点。对了,我记得之前大夏是有水师的。”

    “虽然现在行同虚设,但那些水师将领应该还有活着的吧?”

    “咱们能不能请来?”

    庞先生失笑:“便是有活着的,也都一把年纪了。”

    沈冬素笑道:“这个无妨,本王妃接他们到幽州养老!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海军有老将军指点,岂不是如获至宝!”

    “我相信那些不被重用的水师将领,肯定心有遗憾,本王妃真诚相请,再许以高薪重利,相信会有人愿意来的。”

    别以为这个时代的将军老了之后,会生活的很好。

    若是跟士族联姻的,那确实是成功跨越阶级。

    但若是没有跟士族联姻,而也未立下什么大军功,未能封爵,还是不受重用的水师将领。

    至仕之后,回到家乡,顶多有些名望,家资比小地主强一些。

    还有不少在为官时得罪了人,老了穷困潦倒,疾病缠身的。

    现在幽州海军,除了一张建军的‘许可证’——圣旨。

    还有她这个城主跟疯狂的‘私生饭’一样,疯狂迷恋‘海军’这个偶像。

    愿意将全部身家拿来建海军。

    别的就真没啥了,海船嘛,渔船挺多,但战舰还在研究中。

    海上打仗,跟陆地打仗完全不一样!

    不信请看后世,在海上称霸一方的西班牙舰队,因为把指挥权交给一个晕船的陆军将领,遭到惨败,全军覆没。

    幽州不光缺海军将领,连小将领、士兵、水手都没合格的。

    新征的兵都是从渔民里面征,人家出海是打鱼的,你现在让人家去打人,很是为难人啊!

    所以沈冬素下令,不光是曾经的水师将领,只要是水师的,不分官职大小,幽州都‘高薪诚聘’。

    再紧急给姜宏写封信,他家海商培养了一批海上护卫,也是跟倭盗面对面干过架的。

    若有意愿,可来幽州参军。

    大夏虽然闲置水师多年,但她相信,民间肯定还有不少,像闽州自发组织反击倭盗的义士一样的人。

    开始肯定有人局促不安,或是不信朝廷会重用海军,或是不信她凌王妃一介女流之辈,会肯花大价钱建海军,造战舰。

    但只要有一批人过来,亲眼看一眼基地的战舰工坊、军工坊、海港,还有她凌王妃的态度。

    相信很快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前来,就像当初万书阁初建时一样。

    庞先生写了那么多封信,才有三个老友愿意前来。而现在,各地学士不用人请,自己就往万书阁来。

    特别是学子们,那横渠四句经陈星耀之口,已经在长安传开。

    现在不光是北境学子视万书阁为朝圣之地,全天下的学子都想来亲眼看看那横渠四句。

    沈冬素有信心,只要人才来幽州,她一定留得住。

    听她说起姜宏,陈星耀觉得自己终于能带回一个让王妃开心的消息。

    皇上重赏姜宏,封其为留安县男,也就是男爵,留安县是姜家老家。

    虽是最末等的爵位,但也是开创先例,第一个封爵的商户。

    虽然有不少人反对,但姜宏在北征之战立的功劳,是实打实的。

    并且,姜宏此次带回的战利品,是大夏近几十年来,远征带回战利品最多的一次!

    就凭那些战利品,也值一个末等爵。

    皇上也是有意偏袒,因为姜宏算是凌王的人。

    当初凌王被士族勋贵和百官孤立,凌王只得转向收卖,商人、工匠、百姓这些阶级。

    当然,这是皇上认为的。

    皇上就是要让天下人看看,哪怕是一个商户,追随凌王,也有封爵的一天。

    皇上这个目标确实达到了,从消息传开,在长安这个抛块砖头,就能砸死三个权贵的地方。

    只引起一时的轰动,但更多的是对北境的好奇,那地方竟然能获利这么高的利益!

    而在江南,可谓暴发惊雷之势!姜家是什么人家?最大的靠山就是三等伯爵的柳家女婿。

    跟那些靠山或是国公爷,或是皇亲国戚,或是百年大士族的商户相比,压根排不上号。

    姜家早期坚持做海上生意,就是因为国内生意被别人瓜分完了,他连喝汤的资格都没有。

    没想到人家抱上凌王的大腿,不,应该说最早是姜氏抱上凌王妃的大腿。

    竟然有一天能封爵!封爵啊!

    那是地位低下的商户想也不敢想的事,哪怕只是末等爵,只能承三代。

    但姜家出过一个爵爷,那在商户中的地方立马不一样了。

    人家的后辈能科举,能为官,已经不是商户了啊!

    或是羡慕,或是嫉妒,但更多的则是敏感地发现,这是朝廷释放的一种信号。

    只要开了商户封爵的先例,那其他商户也有这个希望。

    他们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北方,投向写着‘幽州’二字的地图上。

    希望,就在北方,在幽州!

    姜宏向商人、工匠这些阶级传达了一个消息,幽州有他们的希望。

    陈星耀此次回长安,没被陈国公打死,也没被太子找麻烦。

    则像那些中立或是观望的官员权贵,传达了一个消息。

    那就是,凌王也是选择之一。陈国公虽是太子亲舅舅,但陈世子,选择了凌王。

    还就有是,横渠四句的传开,万书阁再一次在文人之中热议。

    幽州从此洗去身上‘边关古城’‘苦寒之地’的标签,成了一个文人向往的所在。

    再听说幽州有许多高薪职业,可供穷学子选择。

    像擅画的可进报社画插图,一幅画比在长安街上卖字画要赚的多的多。

    擅书者可进书局,擅文者可编写报纸文章,还有各大学院广招夫子,凌王妃礼贤下士……

    穷书生在别的州城有饿死的可能,背上麻袋去幽州吧!

    既能装书,又能装钱。

    万书阁的书籍随意阅读,还有学士大儒公开授课,万书阁的束脩极低。

    已经在士族办的族学求学的学子,会意动,但会犹豫。

    而那些寒门书生,则不带犹豫的,全当是游学了,一定要去幽州看一看。

    再有一些游侠儿,和居无定所之辈,同样觉得幽州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

    总之,据陈星耀说,他跑的快,先回来了。

    但后面跟着的,除了押运军资的护卫,还有很多慕名来幽州的百姓。

    各阶级,各行业都有。

    看来幽州城才扩建的流民区,又要不够用了。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