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缆镇语录 正文 心 月(附录《道德经》第一章解读)

作者:沈志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2-07-09 19:00:03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七零军婚:冷面硬汉下跪求娶玄学大佬 玄学大佬只想收租养老婆 一等关系 夜色浓时 顾总,太太发来了九十九份离婚协议 我离开后,傲娇前妻求我转身 重生八零:不嫁军官,嫁纨绔 拥有神豪系统后,我带罪臣逆袭了 

    心月

    中秋宴客,多喝了点酒。

    人便分成了身与心。

    一、身

    赏月去,一个人去。

    出门,从狂热的鞭炮中溜过,一直走到大河坝。

    桥上,我与人影。

    今夜,月光毫不留情,把该留影的地方都留下了。连桥下草地上的小草也不放过。

    大河水只是瞎唱着,不理会月留给它的虚像,反正我浑浊黄黄的水也不想吃天鹅肉,你月儿今夜也别想吃瘌蛤蟆肉。

    你听!

    一只瘌蛤蟆,穿出水面,向月儿大叫一声,又潜下水去。

    我没听清楚,月儿你该听清楚了吧!月宫里,吴刚是有耳朵的,嫦娥也有,玉兔与玉蟾也有。

    我再向前,踏着月光画成的田字格,栏杆的海市蜃楼,向河堤走。

    堤边有湖,没有朱自清大笔下的风景。没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倒有,也适合我。一湖水,如一大杯月光,我真想牛饮,于是想起家乡的绿茶,泡在透明杯中当艺术品。湖边的几棵树也在赏月,只是永远用同一个姿势,仿佛没有一点厌烦,由它们吧!

    走尽堤,折回,又尽。便想即景高歌。于是十五的月亮、十五月亮十六圆、望星空。歌毕,有点口干,就回家。

    路上,觅星,不见,却在天空的东边,出现几片云。

    哎哟,这是故乡的云!真的,我的故乡在东海之滨的浙江!

    今天我最怕故乡,连云也怕。

    不知为什么。

    二、心

    赏月归,什么事也不想做,便翻箱倒柜,寻月。

    于是。

    有了几首诗。

    第一首当然是我林夕的,去年中秋的。抄了几句:中秋圆月牵梦/想起明年此刻/心里便涌起一阵/黑云重压/独啃寂寞/节日/原来并非佳。

    去年的中秋问,应该是今年中秋回答了。黑云的重压今年终于变成了轻压,但还压着。独啃寂寞的日子也一去不返了,陪我的还有缪斯女神,漂亮迷人,会说会唱会跳会叫,比电视机还电视机。

    接着搬老古董了。

    先找苏东坡。幸好云南到四川眉山不远。飞到眉山,直奔苏家,叫出苏东坡。

    “大诗人,讨首中秋诗玩玩?”

    “诗嘛,自己不可以写吗?”

    “自己写了几句,不过瘾,才来找你!”

    “这,这首中秋诗拿去,也算来四川一次。”

    路上先念:“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老苏头,明月明年我不看,意下如何?

    回到“家”人半死,酒气涌上。还是自己胡编胡吟胡说几句吧!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对,不用问青天,青天大人实在太忙,问我好了。如果你不想马上看到,我会说明月今夜有;如果你小子今天没空,没关系,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明天再来;小子你若实在要同我过不去,告诉你,每年冬至前后,月地距离最近,这时月最圆最明。小子,林夕学过天文,你不信去翻看《中国百科全书天文卷》。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惜只到过东海边,没有吃到海月的味儿,大约也咸也腥也苦吧!天涯,林夕梦中曾游,在海南省,若真的要去,下生去吧!

    年年月月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还用说!小子,别胡说了,这句没联系到月,暂时不提为好,别浪费时间,如果无端,我的老乡鲁迅先生可要扣你个谋财害命的罪名,小子,给我走!

    诗不说了,没意思了!刚好停电了,再出去走走。

    刚到,没进家门。就碰到乾隆这风流公仆。

    “林夕,不在云南赏月,回家怎么?”

    “月是故乡明。”

    “对,小子说得对,先吃个月饼。”

    “好吃,好吃。”

    “你知道月饼的得名来历吗?”

    “暂时不知。”

    “林夕,当年我金口大开:‘好月,好饼,中秋良宵也!’从此,月饼名扬天下了。”

    “得了多少广告费?”

    “半个月饼。”

    “林夕伪君子,伪善,不与你说了,我还当我的小皇帝。”

    我也不理这小子,顾自回云南。

    再也没心思游逛了。便向我没有出生的孩子说一个故事:“孩子,今晚的月亮你不能用手指,否则明天,你的耳朵会被割去一点点儿。孩子,你听见了吗?”

    附录:

    《道德经》第一章解读(按通行本排序)

    【帛书本】: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通行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帛书本〗: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通行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大义】:天道(宇宙、世界运行变化的底层逻辑)是可以用言语表达的。

    但是,天道并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规律,它是按照一个复杂模型处于不断运行变化中的,并不是人们所误解的永恒不变。如同人类要认识一个新事物,最快捷、26有效的方式总是首先要去抽象命名它,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去简单命名的,但是,所有的命名其实都是对事物的简单化、概念化处理,这样,势必会丢失事物的许多属性、内涵或外延,所以,看待这个事物的角度不同时,又或者该事物发生了变化后,可能当初对它的命名也就该发生变化了,这样,关于它的命名也就不该是恒定的。

    因此,它又反证了“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因为道是处于不断运行变化中的,所以,为了更快捷地认识它,只能勉强以“道”来命名它。

    【阐述】:这句话如果按通行本《道德经》进行解释,是非常容易出现歧义的。

    比如,“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再有,“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意思完全相反的两种解释,从字面上看来,却各有各的道理,怎么办?!

    好在还有帛书本,“道,可道也”,多了一个“也”字,可以明确这是一句判断句,因此,上述的后一种翻译是正确的。

    但是,这种翻译多半是出自于初中语文老师之手(或者是水平相当的专家),为什么呢?因为它完全照着字面进行翻译,简洁是够简洁了,可《道德经》这么一本抉奥阐幽的哲学经典,这样的简单翻译其实已经严重偏离《道德经》的本义了。不像是一个哲人的警世之言,倒

    像是一个乡间老太太饭后消食的絮叨。

    粗略统计,古往今来,对于《道德经》的注释达到三千余家,里边不乏大哲鸿儒,高山仰止一般的存在。我之所以也敢参乎进来,当然并不是自认为高明,而是我觉得自己对于老子《道德经》的观察角度是异于旁人的,那就是我对于老子及其《道德经》的独特定位——这是一个窥破天机之人,留下的唯一著述。

    这本经典里,或许藏有关于宇宙与世界真相的更多线索。

    至少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任何注家发现这个视角,这就是我敢于注解《道德经》的唯一原因。

    其实,对于现在的我而言,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这不是一个有了确定结论后的愉快论证之旅,而只是有了一个假想后的探索之旅、危险之旅。

    或许,我可能随时中途搁笔,那是因为我发现自己的假想犯错了;又或许,我终于顺利完成了它,但我确保不会将它公诸于众,只在少数有缘人中寻求理解与同情。

    “道”是老子(亦是道家)最重要的思想概念,因此将它摆在开章的第一句27第一字,这是可以理解的。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关于老子的“道”,大致解释为“天地宇宙万物变化的内在规律”,这种解释非常接近了,但是老子的“道”则是超验性的,这个“道”是先于宇宙自然而存在的,甚至它直接就是宇宙自然万物的造物主。因为时空的概念完全不同的缘故,低维的世界根本无法完全理解高维的事物,而在高维的视角下,低维世界是瞬息万变的(天上方一日,人间已千年),比如我们引以为傲的“万里长城”,其存在已数千年,但在高维的视角看,那不过是以微秒计算的时间长度,根本也无从去命名它。

    这情况类似于我们借助于激光显微镜,观察那些方生方死的单细胞生物,我们不会去命名它们的童年、青年、壮年和老年,我们只会随意性地采用一个编码,去命名它们完整而短暂的一生,如:KNC6——5285A 型。

    所以,《道德经》的起始第一句,或许可以解读为有两个不同的视角:一个由我们仰视高维世界: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另一个由高维俯视我们: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宏观与微观、低维与高维、所指与能指、时间与空间、本体与存在、运动与静止……,短短的四句话,包含了诸多哲学思考,这才是老子想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

    这并不是我故弄玄虚。我想再重申一遍:老子是唯一窥破天机并留下文字的人,而他的本意又并不想为我们直接揭示真相,所以,我们只能简单地判断,无论如何,他的文字中应该会藏有蛛丝马迹。

    基于这个理解,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如果你轻松就读懂了老子,那么,你肯定就没有读懂老子。阅读《道德经》,必须要有一种解密密码般的过程,或许之意这样才有可能去贴近《道德经》。

    古今几乎所有注家与研究者都认为,老子强调“道”是恒久不变的,就在于传世通行本《道德经》省略了这个“也”字。“道可道,非恒道”,极容易被理解为“道可道”是假设句,“非恒道”则是判断句,整句意思就成为“道如果是说得清楚的,就不是恒久不变的道”。这样,自然就会认为老子强调“道”是恒久的,显然,这是错误的解读。

    而帛书本中“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只是前后句各加了一个“也”字,但就非常清晰了,两句话都是判断句,不存在假设。

    意思正好反了过来:“道是可以言说的,道不是永恒不变的”。28

    另外,通行本将“恒”字改为“常”字,也非常不妥。“常”是经常,而“恒”则是“不变”,虽有相似之意,却有本质区别。

    【翻译】:天道,是只可以勉强去言说的,因为它总是处于不断地运行与变化之中,而不是永恒不变的;万事万物,是可以暂时命名的,但随着事物的变化,

    这个命名也将随之消解。

    ---------------------------------------------------------------------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