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岁月流歌 第三十五章 山货贩子(三)

作者:淮上文歌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0-11-10 21:19:00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放任 重生八零:不嫁军官,嫁纨绔 都市双修:未婚妻太多了,我全球选妃 顾总,太太发来了九十九份离婚协议 夜色浓时 七零军婚:冷面硬汉下跪求娶玄学大佬 靠生子宠冠后宫 

    从陆安州返回油坊生产队,有二十多里的国道和十多里的乡村机耕路。

    离开了国道之后,卫兰暴发户般狂喜的心情才慢慢平静了下来。

    “仔细算算我们这一趟买卖,其实也没赚多少。你前前后后搭进去个把月的时间,和贩木材差不多!世川,我说的对吧?”

    午后下了一场小雨,黄土路面已不能骑行了,夫妻二人推着自行车,卫兰恍然大悟一般问丈夫。

    “嘿嘿,齐大眼喝稀饭没赶过来趟!你才明白啊!”王世川开心的乐呵了起来。

    “可不是!你以前进山贩木头,每两天就有一笔进项,这收山货卖山货一个月才有一笔收入!按天算的话,和以前差不多,没多赚多少!回庄子别显摆啦,任何人问你就说和木材生意差不多,就是人轻松些!”

    卫兰已完全清醒了过来,郑重提醒丈夫道。

    她清楚红石湾目前山货货源的蛋糕就这么点大,别人再掺和进来,丈夫这独家的买卖也就兔子尾巴长不了了。

    他们夫妻谈论的问题,在经济学上叫做“机会成本”。

    人们做任何投资,进行风险和收益权衡的时候,都必须要考虑到机会成本。

    比如孩子上大学,四年时间学杂费、生活费、零花钱加到一块,平均在二十万左右,这是看得见的成本。

    假如孩子不上大学出门打工,每年挣5万元工资,四年二十万,这就是读大学所让渡的机会成本。

    二者加起来,是个不小的金额,够农村娃娶媳妇盖房子的支出了。

    至于王世川所说的“齐大眼喝稀饭---没赶过来趟”这个歇后语,在西北大别山区一带广为流传。

    据说三年困难时期,治理淮河的水利工地上粮食短缺,每天早晨的糙米稀饭都不能管饱,人均摊不到两碗。

    有个叫齐大眼的民工,每次上来就是一大碗。可等他喝完稀粥再去盛第二碗时,木饭桶早已底朝天了。

    这位憨厚的大叔百思不得其解,为啥其他民工每顿都能喝到一碗半的稀粥,轮到他就没有了呢?

    原来别人都是先盛半碗粥赶紧喝完再去抢第二碗,只有他傻乎乎的第一碗满满当当,等他再去盛时,稀饭桶里当然就只剩下空气了。

    大伙后来都笑话他一根筋,“齐大眼喝稀饭没赶过来趟”的段子也就慢慢的传开了。

    江淮大地上泽被千秋的淠史航水利枢纽,就是太行山上的“红旗渠”。

    是千千万万连稀饭都喝不饱的江淮儿女,当年一锹一铲挖出来的。

    艰苦奋斗、愚公移山不是口号,我们平凡的父辈们都曾是创造这种人间奇迹的真英雄。

    王世川再次来到红石湾小学时,已经是阳历五月初了。

    他的父亲王元初校长,正领着三位同仁和所有的学生在上劳动课。

    操场边上十几亩学田山地已被翻耕了一遍,褐红色的泥土散发着大山的清香,老远都能闻到。

    除了一亩左右的菜园外,王元初准备把余下的旱地全部种上黄豆。

    等秋学期有了食堂,家远的娃们带米来学校蒸饭吃,收获的黄豆可以当做下饭的蔬菜。

    既可口又营养又扛饿,煮上一大盆放点盐巴进去就成,每顿中饭免费定量供给。

    山里娃读个书真是太难了,看着有些小娃们中午一块煮山芋就是一顿中饭了,王元初老先生很感痛心。

    身为校长,他觉得应该想办法为他们做点什么。

    正好学校又有这现成的学田,中午散学因为离家远留在学校的也只有十几个小娃,这点困难好克服。

    如果是呼啦啦百十个学生,他也就没有法子了,自己的工资全贴进去都不够。

    “王老板来啦!空手过来的,看来我们的山货卖出去了!”

    “二哥!这一单赚了多少钱?”

    远远望见王世川推着自行车缓缓而来,老张和小车老师喜出望外的放下农具,接天神一般把他迎进了操场。

    老吴不像他俩这般猴急,扔下手里的烟头,提着锄头和王元初乐呵呵的随后而至。

    王世川信心满满的架好自行车,打开竹筐里的帆布包,从里面取出了两条大前门卷烟和一条丝巾。

    他随手把卷烟递给了张老师和吴老师这俩老烟民,又把丝巾给了小车老师。

    “这是你嫂子帮买的,也不知道你喜不喜欢。”

    王世川擦了擦满脸的汗水,呵呵笑道。

    “哇!还有见面礼啊!我太喜欢了!谢谢二哥!代我谢谢卫兰嫂子!”小车老师欢喜的跳了起来,迫不及待的把粉红色丝巾扎在了脖子上。

    老张和老吴也没想到王世川会送他俩卷烟,也都乐开了花儿。

    夹着卷烟去了学田,通知孩子们提前放学了。

    卫兰比王世川会做人,临来红石湾前她特地去趟供销社买下了这些礼物。

    和红石湾小学合伙的买卖,人家财神一样的迎接你,你却两手空空一点表示都没有,也太不够意思了。

    所有礼物加一块还不到二十块钱,礼轻情意重,成子老爹的脸面也光彩了一些。

    王世川把一大堆的纸钞倒到了桌子上,1980年的初夏,这一千三百块的钞票,对于小车老师她们来说,已经是巨款了,她长这么大还是一次见到这么多现金。

    “老校长!我们学校这下发财啦!要给我们发点奖金啊!”

    老张叼着卷烟,开心的点起了钞票,一边大声的嚷嚷道。

    老吴没有说话,笑眯眯看着钞票陷入了遐想之中。

    “哎呀!有钱啦!红石湾小学有救啦!”王元初感慨的叹道。

    建校舍、建食堂、建图书室,改善全校师生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把目前这牛棚一样的红石湾小学改造成他理想中的山乡书院,没有钱不行啊!

    老张清点钞票完毕,小车老师已经核算出需要退还每位学生的山货款。

    两下一减,这笔买卖学校山货店大概会有五百多块的结余。区教委对于红石湾小学的财政拨款,两年也没有这么多。

    大家都是文化人,所以不管是老吴、老张、还是小车老师,都没有问王世川这一趟交易赚了

    多少。

    五百块的进项远远超过了当初的预期,大伙已经很知足了。

    刚刚开心过后,山货货源成了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原来大家心中都没有底,又没有开张的经费、存放山货的房屋。所以除了学生抵学费的这批山货之外,代理经理小车老师这些天基本上没有对外营业。

    “二哥,我辜负你了!这几天一点山货都没收到!”

    晚间围着粉丝猪肉的吊锅,大家喝着王世川带来的啤酒,庆祝红石湾小学山货店开张大吉,小车老师苦着脸敬他道。

    “没事没事! 城里的茶叶最好卖,如今这谷雨刚过没几天,采茶正是时候!这几天我不回去了,我们雇人采茶!吴老师,今后还得麻烦你老岳父帮我们炒茶!我付工资!谷雨前后的山茶,每斤我给一块钱的辛苦费!”

    王世川起身和小车干了一碗,一边给每人筛酒一边对吴老师说。

    他已经尝到山茶市场的甜头,蜂蜜、松菇这些小批量的山货他已经看不上眼了。

    “不要工钱不要工钱!我家孩子姥爷也闲着没事,每天管酒管饭,你每趟过来买两条烟给他就了!”

    老吴估计不了解外边的茶叶行情,加之老师爱面子,不好意思提钱,便连连摆手道。但也能看出来,他对王世川报出的工钱很是满意。

    “偶尔一次就算了,以后天天炒茶,哪能白使唤老人家?老吴,就这么决定了,你岳父大人那边你来落实。小车,回去跟车书记说一声,给我找几个瓦匠师傅,我们这山货店的房子要先盖起来,要有个炒茶的地方。”

    王元初已经明白了儿子的意思,正如他先前预料的那样,红石湾的山茶产业大有可为。

    “老校长放心,我岳父那边随叫随到!世川兄弟,采茶就在这几天,芒种之后就没有好茶了!全是我们乡下人喝的大叶茶,几毛钱一斤!你急着等货,要不要我帮你找几个采茶的?”

    老吴开始对学校山货店的生意上心了,好心的问王世川。

    “二哥,本人就是采茶能手!这件事交给我吧!”听说采茶,小车老师来了精神,主动请缨道。

    “小车,不要忘了你老师的本分,呵呵,你负责给新收的茶草过秤就行了。”

    王元初去了一趟教室,检查五年级三个娃的作业,回头听小车要做采茶姑娘,赶紧提醒道。

    红石湾小学目前的四位老师差不多一人当两人使唤,确实没有兼职采茶的时间。

    “这个好办,我们山里人都懂采茶!让学生们回村都宣传宣传,新采的茶草多少钱一斤,当场现付!根本就不要我们操心,小车到时把好质量关就行了!”

    关于如何组织采茶,张老师给出了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多少斤茶草能炒制一斤干茶?”

    王世川认真的听着三位老师讲解,思索着茶草多少钱一斤收购价合适,便抬头问大伙。

    “清明前四斤茶草可炒一斤干茶,谷雨后三斤茶草就行了。”老吴不假思索的答道,也最是权威专业。

    “小车,那我们茶草的收购价就是一块钱三斤,有多少收多少!”

    王世川心里有底了,抬头征求大家的意见。

    “我最多的时候一天可采二十斤茶草,就是七块钱!我一个月的工资啦!二哥,采茶不能大张旗鼓的宣传,我们也收不了那么多的货!这件事就交给我吧,我们大队哪个山旮旯出好茶、哪些妇女采的茶草炒出来品相好,我都知道!”

    小车实时打断了王世川的计划,这个报价能把全大队的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

    一天几千斤茶草过来源源涌来,她这刚开张的山货店还吃不下那么多的货。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