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先秦1800 东周(原名:周朝下) 40.三国动乱

作者:爱妻族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16-05-12 10:53:01直达底部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


随机推荐:盛世风云铁马劫 瑶台之下 皇后完美无缺 从太监到皇帝 嫡女重生,嫁疯批都督夺你江山 满朝皆惊:皇后竟是大理寺卿 病弱美人替弟出嫁后怀崽了 应龙再世 

    齐晋之战和晋楚交锋

    齐晋鞌之战发生于公元前589年。当时,晋国的执政卿士郤子为报齐王戏辱之仇,借鲁、卫求援之机,发兵攻齐。主战场为鞌,故史称“鞌之战”。这场战争以晋国胜利而告终,但大大消耗了交战双方的实力。那么具体是怎么回事呢?历史又是如何记载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呢?

    前589年,齐顷公率齐军讨伐鲁国及卫国,鲁国及卫国派使者至晋国求援。郤克随即率晋军车八百乘,讨伐齐国以救鲁、卫。韩厥在出战前的那天梦见自己的父亲子舆警告他不要站在战车的两侧,以防被射杀。他因此战在车的正中。他在追赶齐顷公的时候为齐侯驾车的邴夏认出他是个君子,要让人射杀他。齐顷公认为认出他是君子还射杀他不礼。因此射倒了韩厥的左右。齐顷公出战时轻敌,马不被甲,人不早餐,就上阵出击,结果被晋军大败。齐顷公在逃跑时下属逢丑父替换位置。他们被晋军中军司马韩厥追上,逢丑父假装命令伪装的齐顷公去打水,齐顷公因此才逃脱了被俘虏的命运逢丑父与公易位。

    后来人记载的历史是这样的:

    前589年,齐顷公攻打鲁国,卫军救援也被齐军打败。孙桓子和臧宣叔到晋国求援。晋景公派遣郤克、范燮、韩厥、栾书等统帅八百辆战车救援鲁卫。晋军会合鲁卫两军,6月16日在卫国的莘地(山东莘县)与齐军相遇。齐顷公派人请战,表示“我军虽不强,请在明天早上决战”,郤克表示“晋国和鲁卫是兄弟,鲁卫说贵国在他们国家发泄愤怒,君主不忍,让我们来求情,也不让长期留在这里,我们不能有辱君命。”齐将高固首先向联军攻击,取胜后在齐军营垒中夸耀说,需要勇气的来买我余下的。次日两军在齐国的鞌地(济南东北)再次列阵交锋,从双方军队运动情况看,晋军在莘地采用了故意示弱,主力迅速东移,最终把齐军引诱到了鞌地,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鞌地之战”。

    两地相距数百里,齐军在一天内赶到,17日清晨,齐顷公在战前还鼓励要消灭了联军再吃早饭,这种状态倒更像经过一夜的急行军,部队连吃早饭的时间都没有,就面对晋鲁卫联军的攻打,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郤克受伤了,他的部下解张说要忍耐,不能因为小的伤痛损害君主的大事。齐军战败,韩厥追赶上齐顷公战车,逢丑父冒充齐顷公,假意让他取水,借机让齐顷公逃离。齐顷公回到军中带兵回来寻找逢丑父,三入三出。逢丑父被俘后,郤克要杀他,但听他说“以后就没有替君主承担祸患的人了!”就释放了他。战后双方议和,齐国归还了侵占的鲁卫领土,同晋国议和。次年齐顷公前往晋国朝见,晋景公举行宴会招待他,齐顷公看见了韩厥,说道:“只是衣服换了。”韩厥赶紧施礼,表示“臣拼死作战,就是为了两国君主今天的宴会。

    如果要按历史上面文言文版的记载,那应该是这样的:

    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且(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倒仆之意)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

    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郑周父御佐车,宛伐为右,载齐侯以免。韩厥献丑父,郤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

    就这样,晋国打败了齐国成为了天下的第二把交椅的主人。但是楚国又在几十年后冒了出来,并与晋国打了一仗,这一仗的战绩又如何呢?其实也是十分的顺应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的规则的,因为晋国和楚国经过这一战,势均力敌了。

    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长期争霸的晋、楚两国,在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展开的一次大战。事情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周简王七年,在宋大夫华元调停下,晋、楚弭兵议和,实则蓄积力量,等待时机,以利新的争霸决战。晋国乘楚背弃秦国之机,击败秦国于麻隧(今陕西泾阳北),暂时解除侧背威胁;又以会盟方式巩固与吴国的联盟,形成南北策应以对楚之势。楚国亦置弭兵之盟于不顾,于周简王十年出兵进攻郑、卫,对郑软硬兼施,迫其叛晋附楚。次年春,郑发兵攻宋,全歼抗郑之宋军于勺陵(今河南宁陵南)。由是,保宋图郑或保郑图宋,便成为晋、楚争夺中原霸权的焦点。此时,晋国虽有内部不睦之忧,仍排除晋卿士燮留外患以警内忧的主张,决定不失争霸良机,兴师伐郑以救宋,进而与楚决战,重振晋国霸业。

    当年四月,晋厉公为防止郑军阻遏晋军渡河水(黄河),急令与晋结盟的卫国派兵先趋鸣雁(今河南杞县北),威胁郑军侧背,使其不敢北进。又分遣新军主将郤犫、大夫栾黶联络齐、鲁、卫等国出兵会集郑地鄢陵。随即令下军副将荀罃留守国内,晋厉公亲自统领大军南下,按上、中、下、新四军编成:栾书为中军元帅,指挥全军,士燮为副将;郤锜为上军主将;荀偃为副将;韩厥为下军主将;郤至为新军副将;厉公率公族亲兵居中军。楚共王得知晋军攻郑,亦亲率楚军及夷兵救郑,按左、中、右三军编成:司马子反为中军将,指挥三军;令尹子重为左军将;右尹子辛为右军将;楚王率左、右两“广”(每“广”30乘)亲兵戎车居中军。楚军由申邑(今河南南阳北)出方城(起自今河南叶县西南,沿东南走向至泌阳东北的一条长城),向北疾进,迅速与郑成公所率郑军会合,企图在齐、鲁、卫三国之军到达鄢陵之前与晋展开决战,以优势兵力制胜。五月,晋军渡过河水,虽然士燮力主退兵,晋厉公及栾书等多数军将仍坚持既定决心,催军前进,于六月进抵鄢陵。是时,齐、鲁、卫三国之军尚在途中,而楚军及夷、郑之兵已迎头赶至战地。

    六月二十九日,楚军不顾兵忌晦日作战,利用晨雾掩护,先机迫近晋军营垒布阵,造成有利于己的战场态势。晋军统帅栾书自知兵力单薄,且受楚军之逼,主张先避其锋,固营坚守,待诸侯援军到达,以优势兵力转取攻势,乘楚军后退而击破之。郤至则认为楚军将帅不和,郑军阵势不整,夷兵不能成阵,且部伍混杂,纪律松懈,彼此观望后顾,没有战斗意志,力主不待援军而速决取胜。晋厉公鉴于固守待援尚需时日,则战场情势难以逆料,而乘楚军之隙迅速展开决战,虽兵力不及楚军,亦可获胜,乃弃栾书之谋而从郤至之见。又采纳士燮之子士匄之谋,在营内填井平灶,扩大空间,就地列阵,既可摆脱不能出营布阵的困境,又能隐蔽自己的部署调整。当楚共王登巢车(了望车)观察晋军情况时,陪伴于侧的晋旧臣伯州犂仅告知晋军动向而不设谋。楚旧臣苗贲皇伴晋厉公观察楚军阵势,针对楚军精锐集于中军,建议分晋中军之锐加强两翼,先击破楚左、右军,尔后合力围歼其中军。晋厉公及栾书即决定以上军及中军之一部攻楚实力较强的左军,以下军、新军及中军之另一部攻楚实力较弱的右军及郑兵,以护卫厉公的栾(栾书)、范(士燮)二卿族之家兵引诱楚军。

    晋军先发制人,开营攻击,绕开营前泥沼,沿两侧而进。楚共王见晋厉公所在中军兵力薄弱,且晋厉公乘车陷于泥沼,乃率王族亲兵戎车攻厉公。栾书欲救厉公于危急,为其子栾针制止,仍保持全军指挥不乱。晋公族大夫魏锜以箭射中楚王左目,迫其后退,晋军恢复攻势。楚军得知共王负伤,军心动摇,锐气大减。楚右军及郑兵在晋重兵攻击下,力不能支,迅即溃退。楚中军及左军受此影响,亦向后退却。楚军在败退中阵势大乱,晋军乘胜全线追击。郤至率新军追楚‘王卒‘,三遇楚王而趋避,又协同韩厥所率下军追郑军,恪守不辱伤国君之礼,纵郑成公撤旗逃遁。楚右军及郑军已溃不成军,而楚左军仍边退边战,直至天黑见星犹鼓勇不止。晋军在追击中俘楚公子茷,至日暮时进迫楚军于颍水北岸。楚共王以精锐之‘王卒‘奋力抵御,精于射艺的养由基连发两箭均射中晋卒,叔山冉抓晋卒以投而折车轼,晋军为之震慑,兼因天色已晚,乃停止进攻。

    双方激战整日,楚军虽失利,主力尚未大伤。是夜,楚军修缮兵器,补充兵卒,拟于明日再战。晋军更不示弱,故纵楚俘,将晋加紧备战,次日决胜的消息宣告于楚军。楚共王欲召子反商议应敌之策,及见子反醉酒不能议事,自料再战难于取胜;又恐援晋诸侯军于次日到达,楚以劣势之兵必受惨重损失,若吴国乘其敝而袭楚,则更有社稷之危,乃趁夜率军南撤。晋军于次日进入楚营,休整三日,尔后旋师。至战斗结束,仅齐军到达战场。楚军退至瑕,子反愧于失职而自杀。

    此役,楚在不利的战略形势下与晋展开决战已是失策,在有利的战场态势下未能抓住战机出击又是败着。唯楚共王“知难而退”,趁夜撤军,保全楚军主力,为明智之举。晋军根据楚军阵势及地形特点,当机决策,及时改变部署,灵活使用兵力,以典型的两翼攻击战法制胜,反映出春秋中期野战进攻战术的长足发展。而晋将战中修“礼”,未对楚军作彻底打击,固属春秋时代观念的局限,不足为训。

    可是就在这两场战役发生的时候,周简王突然病逝,此时的周朝又陷入了群龙无首的状态,即位的仍然是一个短命的人,这个人又是谁呢?

    请看下讲:简王身后

    ;
高速文字首发 本站域名 www.xuanyge.info 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wap.xuanyge.info